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16-6509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景发改规划〔2016〕32 号 公开日期: 2016-10-31
发布单位: 县发改局 有效性:

景宁县沙湾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

2021-09-13 11:19 信息来源: 县发改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结合本镇实际,编制《沙湾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本行动计划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背景要求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农林兴镇、集聚强镇、人文名镇”的“四镇并举”发展战略,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沙湾镇实现农业产值9788万元,占全县总量的八分之一以上,年均增长10.6%,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工业产值达429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1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和9%。积极引进温州、台州、庆元等地客商投资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2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左右,镇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全镇12个行政村60余户蔬菜种植大户与畲乡物流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签订蔬菜种植合同,景宁县沙湾高山蔬菜精品园被认定为浙江省第六批现代农业精品园、景宁县“保障型蔬菜基地”,逐步形成以高山蔬菜主导,油茶、茶叶和水干果为辅助的农林产业发展格局。来料加工稳步发展,仅2015年发展一级来料加工经纪人4人,二级来料加工经纪人2人,现有加工者600人,年加工费达400余万元。

集镇建设实现新突破。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七里安置新区、集镇防洪堤工程、沙湾镇文化中心改造、沙湾农贸市场迁建、集镇综合用房主体建设、朝阳亭改造、洪畈居家养老中心主体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超亿元,初步形成由沙湾老区向七里、洪畈新区延伸的集镇框架。人口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七里安置新区、垟尾洪畈安置新区两个人口集聚点建设有序推进,规划安置1800人。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13924元,年均增长21.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到99.8%,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围绕精准脱贫,做好“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全镇建有村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7家。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春泥计划、“文化惠民、幸福沙湾”等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五水共治”扎实推进,落实“河长制”,实施全域治水兴水,全面完成养殖业污染治理,建立镇村卫生环境长效保洁机制。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专项行动,强势推进“无违建”镇村创建,严格治理沿路两侧村庄“脏乱差”现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启动沙湾、仙姑、道化“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洁净乡村。

“十二五”发展成就突出,但仍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重点问题。一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省级中心镇综合支撑能力有限,内生“造血”功能不足,人口集聚任务艰巨,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二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有待加强;三是平台载体和重点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效率偏低,投资规模与先进乡镇有一定差距;四是农村环境整治尚未全面到位,农村生态建设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五是政府管理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重点工作推进不平衡,工作效能和执行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十三五”发展趋势

“十三五”时期是沙湾践行“两山”科学论断、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新型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的加速期、“产镇一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跨越期、深化改革全面深入的攻坚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决战期。为此,全镇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把握绿色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将引领沙湾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景宁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获批,以及国家生态县创成,将为沙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镇”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红利。为此,全镇要着力实施绿色化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由“两难”向“双赢”转变。

——把握旅游市场井喷发展的时代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物质型、传统消费向发展型、服务型、新型消费升级,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消费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我镇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市场支撑。为此,全镇要加快生态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变,主动适应旅游新常态,发展旅游新业态,推进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机遇。“十三五”时期,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我省提出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景宁提出要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全镇要着力增强生态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居民收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把握交通条件重大改善的良好机遇。“十三五”时期,我省提出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龙丽温高速公路将全线建成通车,温州至武夷山铁路将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并有望启动建设,景宁通用航空机场列入全省规划并争取建成,我镇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历史性大突破。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成,高速时代的到来,必将产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附效应,我镇的生态产业将迎来跳跃式的发展机遇。为此,全镇要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全力推进区域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把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红利以及由此催生的自主创新红利等将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补短板,从全国来看,农村贫困人口、生态产品、山区民生事业等都是短板,而打好脱贫攻坚战、发展生态产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正是我镇“十三五”的重点任务。为此,全镇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提高投资的针对性、有效性,破解发展中的“短板”,扩大有效产品供给,加快区域开放步伐,实现借力发展和内外联动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沙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准确把握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沙湾赶超发展;要充分发挥镇域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镇域交通条件极大改善等重要机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镇”;要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实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努力缩小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按照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全县建设“中国畲乡·小县名城”战略目标,以赶超发展为中心任务,积极构建“一中一轴三园”空间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浙西南夯土·山水休闲小镇,建成山水风光如画、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魅力沙湾、和谐沙湾”。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鼓励农民创新创业,紧紧围绕“农业+”,探索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径、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机制,推进镇域经济、社会、政府联动转型。

——协调发展。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着力推进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加快“产镇融合、产业融合”。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绿色发展。坚持以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强化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开放发展。坚持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趋势,主动对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与中心城区、周边乡镇协同发展,用足用活上级扶持加快发展地区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在外沙湾人优势,开创沙湾对外开放新局面。

——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使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发展机会、共同创造各种财富、共同分享社会福祉、共同构筑幸福生活,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围绕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以下五个具体目标:

——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建设走在全县前列。深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有效把控;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水、大气、土壤和环境绿化美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沙湾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生态经济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突破“两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镇工农业产值超过2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四个翻番”。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集镇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型村镇格局基本构建。加快重大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5亿元。加快“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步伐,完成生态移民数量1000人,全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集镇运行管理和功能品质明显提升,镇区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村镇统筹发展新局面,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2%。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公共产品供给扩面提质。社会民生保障与城区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十三五”期末,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

——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法治沙湾、平安沙湾、信用沙湾建设全面深化,各领域法治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基本建立,政府治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创新活力能力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沙湾人经济与沙湾经济互动发展新格局,吸引外沙湾人回乡投资。

2-1沙湾镇“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实绩

2020

目标

年均

增长[累计

提高]

指标

性质

经济发展

1

农业产值

万元

9788

13500

6.0%

预期性

2

工业产值

万元

4295

6500

8.0%

预期性

3

旅游总收入

万元

1200

5000

33%

预期性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万元

106.75

140

6%

预期性

5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5375.2

12000

18%

预期性

6

城市化率

%

52.1

62

2%

导向性

民生

保障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924

22000

12%

导向性

8

五年生态移民数量累计

/

1000

/

预期性

9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

99.8

100

[0.2]

约束性

10

村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

7

20

[13]

预期性

生态

保护

11

森林覆盖率

%

75.6

78

[2.4]

约束性

12

耕地保有量

万亩

2.45

2.45

/

约束性

13

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

%

100

100

/

约束性

14

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

%

80

100

[20]

约束性

三、实施空间格局优化工程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要求,优化调整镇域空间发展框架,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合理结构,重点聚焦“一中一轴三园”建设,推动中心镇区、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一)构筑“一中一轴三园”空间格局

衔接景宁“两轴三圈”空间格局,注重资源挖掘、功能融合,优化形成“一中一轴三园”空间格局,加快推动省级中心镇建设。重点提升沙湾集镇功能,构建沿溪生态发展轴,统筹推进区域发展。

——“一中”即构筑沙湾中心镇区。以提升镇区能级、增强集聚能力为重点,科学定位镇区功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完善功能分区,优化建设用地比例结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谋划夯土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完善七里新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垟尾洪畈安置新区建设。强化省级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培育发展现代商贸、休闲旅游、农村电商、来料加工等产业,打造区域性的经济、商贸、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空间布局合理、集镇功能完善、产业特色凸显、镇容环境优美、文化活力迸发、社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小镇。

——“一轴”即构筑沿溪生态发展轴。充分挖掘夯土文化、山水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发挥主要交通干线的贯穿连接作用,依托青景庆公路等交通干线,强化沿溪仙姑、沙湾、七里、道化、莲川等村庄空间联系,打造黄金水岸风景带,大力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构建联动发展轴,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园”即构筑叶桥高山蔬菜精品园、仙姑百果园和智慧旅游养生园。以生态农业产业为主导,提升发展叶桥高山蔬菜精品园,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划建设仙姑百果园,重点发展水干果产业,打造集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挖掘利用历史古村落文化和夯土建筑文化,全力将张庄、季庄、沙湾、仙姑、七里、道化、莲川等村庄培育为集生态休闲、创作写生、垂钓静养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养生园。

(二)提升镇区发展品质

注重特色挖掘、功能融合,提高智慧镇区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提升镇区发展品质。

彰显镇区特色。发挥山水、人文、生态等优势,坚持差异化、协调化路径,突出健康养生、文化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特色,注重镇区色彩、建筑风格、景观风貌协调,走山水本底、人文内涵、生态引领的集镇发展道路。推进沙湾村入口景观提升工程、沙湾村村容村貌整治、沙湾傍月沙湾观景游步道建设、沙湾村至仙姑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吸纳生态型工业、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融入县域整体发展延伸圈。

推进人口聚集。积极承担县域西部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次中心功能,在七里小区基础上,有序推进七里安置新区、垟尾洪畈安置新区两个新增人口聚集点规划建设,抓紧实施沙湾镇廉租房(七里)、七里安置新区二期农民建房等项目。加强来料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队伍,优化就业服务,打破束缚农村人口集聚的制度障碍,使搬迁农民“迁得出、住得下、富得起”。主动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有效配置和整个各种资源,推进人口有效集聚,到2020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00人。

加强智慧管理。对接景宁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完善“智慧沙湾”配套信息设施。加快建设宽带镇区,实施宽带乡村工程,逐步实现镇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宽带通达率100%。加强四网融合,加大技术改造和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互通。构建“智慧沙湾”公共服务总平台、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建成政务、教育、卫生、民政、社保、交通、市场监管等智慧应用体系,持续提高集镇建设管理能力。

(三)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依托功能相对完善、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村,突出重点,形成组团发展的特色村落群,促进中心村公共资源对外延伸和共享。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为抓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碧水映村”工程,建设“美丽林相”,扎实创建各类绿色细胞,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着力加强七里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形成一批“最美村庄”、“最美道路”、“美丽乡村示范区”。突出特色村创建、农家乐提升,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

专栏:“十三五”美丽乡村升级版推进计划

一是风景线建设。沿仙姑、沙湾、七里、道化、莲川、张庄、季庄等村落努力打造一条美丽乡村风景线。

二是特色村建设。培育发展历史文化村、艺术创作村、居家养老村、手工艺村、农家乐村、“浙派民居”村、“畲族民居”村等各类特色村,形成美丽乡村、生态农业、绿色山水点缀的建设格局。

三是农家乐培育。引导发展休闲、度假、运动、教育、养生、养老等多种业态,推进农旅结合,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面发展。

四是民宿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民住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民宿示范村、农村运动休闲驿站、森林人家等特色民宿旅游产品。

(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着力建设互联互通、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现代化短板,为沙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着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以适度超前为出发点,努力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经济”的镇域对内外综合交通网络。优化镇区路网结构,加快实施七里安置新区、垟尾安置新区、七里防洪堤等道路网以及垟尾安置新区道路网接线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镇区与各村的通道建设,实施岱根垟—叶桥公路大修、交见圩—上处垟后隆护栏建设等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城乡交通通达能力。积极参与青景庆改建工程建设。

着力推进生态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小溪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沙湾镇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工程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仙菇百果园节水灌溉工程、山塘水库维修工程、水稻田管灌工程,积极推进沙湾片区供水一体化工程前期规划,切实提高全镇供水能力,确保供水安全。建设沙湾标准化基层水利管理站,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改革,推广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探索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着力推进能源供给设施建设。推行智能电网改造,重点推进110kV沙湾变电所等输电通道、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七里安置新区、垟尾洪畈安置新区电力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农村配电网,提高用电保障能力。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争取推进沙湾天然气站点布局与输气管线的建设。推进以沙湾老区、七里新区、垟尾洪畈新区为重点的电力、天然气、电信等市政管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实现镇区地下管线的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四、实施生态产业引领工程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入“第六产业”概念,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生态经济“造血”功能,全力构建“农业+”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一)精品化发展生态农业

按照“质上提升、链上延伸、模式创新”的要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转型,高水平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沙川现代农业综合区,争创特色农业强镇,打造长三角菜篮子,为沙湾蔬菜进军2022年杭州亚运会打基础。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生态循环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壮大高山蔬菜、水干果、中药材、茶叶、生态林业、生态畜牧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构建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分区集聚发展,提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美丽田园,促进叶桥高山蔬菜精品园规模化生产,加大核心基地培育力度;启动仙姑百果园建设,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态农业。依托山水资源,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4-1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标

序号

产业名称

发展导向

“十三五”末种植面积和产值目标

1

高山蔬菜

加大投入,增强商业模式创新,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道路

总产值5000万元,高山蔬菜种植面积2500亩

2

水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加快推进果园向生态农业庄园转型

总产值1000万元,柑桔500亩,枇杷300亩

3

中药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抓手,与制药企业、药材加工销售企业对接与联手发展

总产值2000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500亩

4

茶叶

加快推进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产业品牌化,做精特色产品

总产值1000万元,茶园1000亩

5

生态林业

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格局

总产值1000万元,油茶1000亩,山核桃500亩,香榧200亩

6

生态畜牧

建起农牧结合、资源循环、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的现代生态精品畜牧产业体系

总产值2000万元,长毛兔饲养量5000头,山羊饲养量1000只,家禽饲养量10000只


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以及农业类名牌产品等5大类农业品牌的创建工作,大力支持“畲森山”打造全省乃至长三角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推广多种营销模式,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进一步畅通产品营销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加快农业领域“电商换市”,培育现代“种养+”生态农业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

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鼓励流转土地发展粮食规模生产,落实农业企业“强龙工程”,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力争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家、县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以上。强化家庭经营户和小规模农户的改造提升,重点加强对小规模农户开展职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十三五”期间,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名以上。

(二)集约化发展生态工业

坚持集聚发展、生态绿色的原则,以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为导向,主动融入周边城市产业辐射圈,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构建具有沙湾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立足镇域资源优势,谋划沙湾生态产业园等平台,以扶持发展绿色农产品、旅游产品等生态加工业;鼓励发展竹木资源加工、优质水资源加工等绿色加工业;引导发展服饰、鞋包、眼镜等来料加工业,就近解决本地居民就业,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到2020年工业企业超5家、工业产值达到6500万元。

(三)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业

围绕打造浙西南夯土·山水休闲小镇目标,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为主抓手,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切实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引擎,以“服务生活、配套旅游”为出发点,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

推进全域景区化。以景镇融合为目标,以乡村旅游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突出夯土文化特色,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串景成珠联线,着力提升仙姑、沙湾、七里、道化、莲川、张庄、季庄、何处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2个以上A级旅游乡村。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推进沙湾与中国畲乡之窗、千峡湖等周边景区合作,探索建设生态旅游“金三角”。

推进夯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张庄、季庄、道化、仙姑、小地、流坑、何处等传统村落为重点,调查摸清沙湾镇夯土建筑传统村落的现状和可开发利用规模,优化保护开发格局。整合夯土建筑资源与旅游资源,促进夯土建筑保护开发与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积极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团队,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宣传夯土建筑保护开发价值,增强居民保护夯土文化遗产意识,全力支持夯土建造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施“旅游+”工程。围绕旅游主业化,推进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房地产、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时全业态旅游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休闲度假旅游环境。提炼“纯生态”、“慢旅游”、“古文化”等概念,倾力打造生态休闲游、养生度假游两大旅游品牌,积极开发营地旅游、度假置业、森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着力谋划旅游大产业大项目,推广“众创、众筹、众享”开发模式,推进旅游创意发展,逐步形成全域发展、全产融合、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

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通景公路、游步道、景观小品、公厕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夯土文化博物馆等配套服务项目,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智慧景点、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与旅游企业、电商平台开展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争取实现重要景点WiFi全覆盖。围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活动,强化旅游品牌营销,以模式创新提升营销效果,着力拓展旅游市场。

五、实施民生共建共享工程

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为根本宗旨,突出均衡普惠,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民生福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打造和谐民生升级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建设和谐幸福沙湾。

(一)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创业服务环境,扩大农民就业机会,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促进社会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公共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帮扶工程,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山搬迁移民、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更多城乡居民特别是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中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建设完善创业创新平台,夯实基层平台,为创业人群及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创业就业服务。建立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鼓励在外沙湾籍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财政扶持、小额信贷、社会帮扶和外部带动等帮扶力度,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态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增强对困难、老龄、优抚“三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及保障能力,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到2020年全镇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确保80%的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二)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立足沙湾基础,努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优化卫生体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保障人口基本权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普惠优质教育。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沙湾镇中心幼儿园等级创建,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以上。统筹发展义务教育,着力改善沙湾中学、沙湾镇小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型乡镇。“十三五”期末,全镇中小学均建成智慧校园,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水平走在全县前列。

加快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抓住“双下沉、两提升”机遇,加强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提升沙湾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沙湾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破解基层卫生人才发展瓶颈。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和处置重大疾病、重要健康危险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优化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布局,合理利用公共场所建设体育健身器材和设施,积极推广群众参与性较强的健身休闲项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生育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速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确保托底型养老、扩大普惠型养老、支持社会化养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村镇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50张。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长效机制,创新外出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三)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沙湾“大社保”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和制度整合,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有效满足住房困难家庭、下山搬迁移民保障房需求。

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八大救助制度”,建立信息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织牢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寻求慈善公益性组织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福利事业发展。

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合理布局社会福利设施,切实保障“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孤残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对公办福利机构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全镇福利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满足社会服务需

六、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导向,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改革措施,承接更大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和综合治法,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区域一体化协作发展。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积极做好简政放权、要素配置、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等各领域改革工作,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对接全县“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深入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着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以委托、授权、购买等形式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健全公开遴选听证参加人、以适当方式公开意见采纳情况等程序。建立决策咨询、决策后评估和纠错等制度,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评议考核制,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推进决策、执行、管理等“五公开”,重点落实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外所有领域。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措施,围绕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环境五大要素,着力破除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产业基金、城建基金、政府债券、PPP等新型融资模式与沙湾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对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户承包地、农民宅基地(农房)、村集体建设用地“三确权”为重点,按照“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要求,深入推进农村资产确权赋权活权改革。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机制,鼓励承包权转换成股权,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组织化服务。开展农村宅基地跨村置换、有偿退出、有偿使用试点,并与下山移民工程相结合,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指标,促进用地指标流转集中。对接全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新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引导银政企联合促农业“造血”,继续开展“政银保”小额贴息贷款扶持。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全面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有效增强社会治理的品质、效率、成效,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围绕基层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四大体系”建设,创新推进全网覆盖和全域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探索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基层治理信息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沙湾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健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五联”工作机制,提升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技术支撑、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推进“阳光信访”。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监督、倒查和追究。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社会治安物联网管控模式,加强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行公共安全隐患清单式管理,推进重要部位、重点人群、重大事件管理机制建设,坚决维护公共安全稳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管控,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提高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事件的预警能力,加强重大应急专项,建立统一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避灾工程和专业救灾队伍建设。

(三)创新合作发展机制

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区域合作战略,不断丰富合作内涵,加快培育沙湾产业竞争优势,形成互利共赢新格局,推进沙湾赶超发展。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沙湾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和交通区位等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建设,采取对接、互补、错位竞争策略,务实推进农业、旅游、文化、商贸等重点领域合作,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区域分工和合作。加快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确立中心镇发展能级,以交通建设、平台共建、民生接轨为重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百里千峡经济轴为基础,加速与渤海、大均、英川等周边乡镇产业对接融合,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产业协调发展、要素合理流动、招商引资同步的发展机制,完善内部协调和对外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商协会、投资促进团体的合作,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健全招商服务和重点招商项目镇领导联系工资机制,依托叶桥高山蔬菜精品园、仙姑百果园和智慧旅游养生园等载体,按照产业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推进形成产业链招商、基地招商、精细化招商等专业化招商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与建设。

七、保障举措

发挥政府作用,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健全计划体系,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展开,打好“十三五”规划执行攻坚战。

(一)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不断提升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保障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实施。

土地供给保障。到2020年,预计全镇需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约为200亩。“十三五”期间,着力通过农房集聚、产业集聚、设施集成等方式,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切实加快“三改一拆”、低效用地再开发。拓宽土地利用空间,积极争取省级“坡地村镇”试点和“旱改水”示范项目,科学开发利用山坡地、林地等非耕地资源1000亩、垦造耕地500亩。整合开发河滩、废弃地等未利用土地。积极争取省市重点工程用地指标,努力增加建设用地空间。

资金投入保障。到2020年,预计全镇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要紧紧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26县加快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加强与省市县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对上争试点、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对于社会投资项目,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沙湾镇“一号工程”,以景商作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进景商回归、景资回归,推进内外沙湾人联动发展,实现借力发展。

人才培引保障。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专业人才总量需达到200人。“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和引进现代农业、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等稀缺人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生态优势吸引高端人才,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以景商回归带动景智回归。

(二)增强计划执行保障

加强计划执行的组织领导、考核评估、多规融合、公众参与等保障,确保“十三五”各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行动计划》实施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投资安排、政策落实等工作。全镇各部门、行政村强化本单位年度计划与《行动计划》的衔接,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全力组织《行动计划》实施。

强化考核评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计划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实行分类评价考核,提高计划实施的约束性和实效性。健全计划评估制度和调整机制,落实计划中期评估,深入分析问题和原因,落实解决措施。

强化“多规融合”。突出《行动计划》的指导地位,加强与全县土地规划、城乡规划、旅游规划、林业规划、环保规划、交通规划之间的衔接,从计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顺“多规”的关系,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形态、功能和产业布局,确保计划项目按时落地。

强化公众参与。面向镇内外、面向社会大众,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行动计划》,营造关心计划、支持计划、监督计划的良好氛围,引导沙湾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行动计划》实施。强化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指导,认真做好各项评议工作,提高计划透明度,增强民主参与度。






沙湾镇“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安排表

单位:万元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

地址

实施期限

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

“十三五”规划投资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

1

沙湾镇七里安置新区基础设施工程

续建

七里村

2013-2018

七里安置新区6-10号楼建房,新区内供排水、道路、弱电等二期工程建设

9700

1000

2

沙湾七里安置新区(二期)农民建房

新建

七里村

2016-2020

启动七里安置新区(二期)农民建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1300

1300

3

沙湾镇廉租房

续建

七里村

2015-2017

新建35套廉租房,总用地面积724.56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320.42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733平方米

350

320

4

沙湾镇垟尾洪畈新区建设

新建

沙湾村

2016-2020

包括农民建房,配套设施、自来水、污水管网、电力设施、道路网等建设

10500

10500

5

沙湾镇沙湾村至仙姑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

沙湾村

仙姑村

2016-2018

沙湾村垟尾至仙姑村2500米游步道建设、文昌阁修复、仙姑村大桥加固提升等

390

390

6

沙湾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

新建

沙湾村

2018-2020

对镇所在地沙湾村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1000

1000

7

沙湾村入口景观建设

新建

沙湾村

2016-2020

沙湾村洪畈立面整治;沙湾村入口建筑物立面整治;沙湾桥桥系改造;过桥后路边景观改造

500

500

8

沙湾傍月沙湾观景游步道建设项目

新建

沙湾村

2018-2020

沙湾洪畈桥头往山上建游步道500米,山上建1座休憩亭和1座观景平台,可鸟瞰整个沙湾集镇全景

600

600

9

夯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程

新建

沙湾镇

2016-2020

张庄、季庄、道化、仙姑、小地、流坑、何处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500

500

10

“美丽林相”建设项目

续建

沙湾村等

2016-2018

沙湾村后山彩色景观林建设、沙湾村河岸绿带建设、小地至赤岩道路绿化彩化带建设,仙菇-沙湾绿化彩化带建设等

300

300

11

夯土文化博物馆

新建

沙湾镇

2017-2020

项目占地约10亩,采用声、光、电、动漫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体验性于一体,充分展示夯土文化发展、创新、鼎盛、传承过程

1500

1500


基础设施配套


基础设施配套

12

景宁110千伏沙湾输变电工程

新建

沙湾镇

2016-2018

总装机250MVA

9152

9152

13

沙湾片区供水一体化工程

新建

沙湾镇

2018-2022

对省级中心镇沙湾进行供水一体化建设,扩建沙湾水厂,供水规模提升至3500/天,供水范围扩至沙湾、标溪、梧桐等乡镇,规划供水人口为3万人

22000

20000

14

七里防洪堤道路网建设

新建

七里村

2017-2020

七里防洪堤道路网建设,道路长1100米,宽12

800

800

15

山洪沟排涝工程

续建

七里村等

2015-2017

七里溪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涉及沙湾、七里、陈司坑、流坑等村

1000

800

16

沙湾镇垟尾安置新区道路网接线工程

新建

沙湾村

2016-2018

将镇区道路与垟尾安置新区相连接,道路长523米,宽10

1300

1300

17

沙湾镇污水处理工程迁建项目

新建

沙湾村

2016-2017

日处理量200吨,建设用地1925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管理用房各一座、污水处理设施一套、污水处理终端一个,新建排污管道约14公里,沙湾村污水接户数约443

1204

1204

18

岱根垟-叶桥公路大修项目

新建

沙湾镇

2016-2017

岱根垟至叶桥公路路面14公里大修

800

800

19

交见圩-上处垟后隆护栏建设项目

新建

沙湾镇

2016-2018

路边钢制护栏建设

480

480

20

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

新建

小地村等

2016-2020

小地、上处垟等村饮用水提升改造

400

400

21

山塘水库维修工程

新建

沙湾镇

2016-2020

有岘田坪等山塘水库维修

250

250

产业转型升级

22

叶桥蔬菜精品园提升工程

新建

叶桥村

2017-2020

推进地力提升、品牌建设、产品认证;谋划建设产地分级收购市场、冷藏保鲜库、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

1000

1000

23

仙姑百果园建设项目

新建

仙姑村

2016-2018

引进柑桔、桃子、猕猴桃、杨梅等优良水干果品种进行规模种植;田间操作道建设

500

500

24

省级粮食功能区提升工程

新建

本岱村等

2016-2020

对本岱、上处垟等村进行粮食功能区提升,硬化3米宽机耕路、田间操作道和引水渠道等

300

300

25

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新建

道化村

季庄村

李处村

2016-2017

对道化村、季庄村和李处村耕地质量进行提升,主要对原水渠和田间操作道进行硬化,修建灌溉水池等

700

700

总计







66526

55596


名词解释

1两山理论。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3月24日,中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进中央文件。

2国家主体功能区。是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014年景宁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

3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4两轴三圈。是全县“十三五”规划构筑的空间格局,“两轴”为百里千峡生态经济轴和G235人居产业集聚轴;“三圈”指核心圈、拓展圈、延伸圈,沙湾镇处于延伸圈。

5第六产业。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

6海绵乡镇。是指乡镇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7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8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9四张清单一张网。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及政务服务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