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不打烊!银龄学子暑期自发续航 |
||||||
|
||||||
学期落幕,暑期新启,景宁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百岁分校)的银龄学子们热情不减自发续航,进乡村、社区,在街头巷尾,他们或参加文体活动,或开展志愿服务,以各种形式用行动诠释着“乐学有为”。 一、精神共鸣,热情在互动交流中延续 学期虽结,热情未减。生们通过微信群保持热络互动,畅谈学习心得、分享生活点滴,字里行间满溢着对校园生活的眷恋与对新学期的期盼。 电子信息技术班老师练端喜: 《老年大学学期终志感》 银龄学府韵盈堂,鼓乐激昂声绕梁。 悦动身姿惊宿鸟,轻挥水袖绽流光。 戏中唱颂恩情厚,考里研磨技艺长。 共赏余晖心向暖,同行一路谱华章。 戏曲班老师梁秀娟:一学期以来,老年学员的学习精神值得点赞。暑期,我将尽我所能把这份精神传递到振兴乡村传统文化当中。希望学校把戏曲班改为戏剧班,让教学任务更加明确。 学员蓝秋梅:从第一个音符的跃动到完整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见证了坚持的力量。葫芦丝(零基础)班期末展示会上,独奏时的专注、合奏时的默契、齐奏时的震撼,都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期待早日开学。 王景仙:音乐一班商海青老师独创的“闻花香式吸气”教学法,让我们重拾青春活力。班级如同温暖大家庭,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做事。老年大学早已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期盼新学期再续“音”缘。 潘春梅:我们的学员年龄普遍偏大,感谢朱丽玲老师的悉心、耐心、用心指导,让我们从最初的生疏到如今的翩翩起舞。我要把学到的才艺带到城北村老年学堂,让村里的老人们也受益。 徐关生:学校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平台,中医班张爱民老师专业授课,让学员在传承中医文化中学会健康修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我希望把这份快乐带到志愿服务中去,传递给更多社会老年人。 二、文化引领,热情在体艺活动中流淌 在暑期的蝉鸣中,银龄师生们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动力,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银龄体育竞技等,尽显银龄风采:门球场上,80余名银发学子精神抖擞,同台竞技。他们默契配合,精准击球,那专注的神情、挥洒的汗水,成为了赛场上最美的风景;文艺舞台上,朱丽玲老师带队送舞蹈下乡,为乡村注入艺术活力;柳丽芬、梁秀娟等20余名师生自发组织七一歌咏活动,经典红歌响彻活动现场,他们精神矍铄,用饱含深情的演唱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三、服务续航,余情在爱心护苗中绽放 暑期伊始,银龄学子们便将学习成果转化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班长叶荷花、学员许元科分别带领银龄志愿团队深入社区、广场、街头巷尾开展防溺水、禁毒宣传,他们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青少年朋友讲解危险水域防范知识和毒品危害;学员潘作仁以自身入党经历传教青少年以树德树信仰,一堂《守望稽中旧址,弘扬抗战精神》从县城讲到乡村,从社区讲到夏令营,传递出跨越代际的温暖力量。 “银龄学子的这份热情,本质上是新时代健康养老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景宁老干部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为结合'机制,打造更具活力的终身学习生态圈,让银龄智慧在文化传承、社区服务、代际沟通中持续闪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