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畲乡蝶变》: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
今年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刻,我们再次走进畲乡景宁,沿着习近平同志的足迹,探寻这里发生的变化,感悟民族山区县跨越高山的启示。 “我现在是在景宁澄照乡三石村,所站的位置是马岭头茶叶基地的讲习亭,这个讲习亭呈四角亭状,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据我身边的原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初南回忆说,2005年8月10日傍晚,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站在这个位置,听他介绍三石村茶产业发展的情况。当习近平总书记得知惠明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的党员干部‘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从此,惠明茶从家庭自给到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发展,村民们无不感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他们带来茶叶致富。于是,在2018年村民自发筹建了这个讲习亭......” 陈初南说,习近平总书记看了我们的茶叶基地很有兴趣,就问我茶叶怎么发展?我说,这个茶叶是我们村里自己种的。“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以茶强村,以茶富民’,一片叶子要富一方百姓,要好好做好山上这篇文章,把茶叶做大做强,带动我们三石村的村民和景宁茶农共同致富。”陈初南说道。 本就对惠明茶有信心的陈初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2005年冬天,三石村首批茶苗种下,总面积800亩。2009年,请来省里专家,优化品种,亩均效益翻番;2021年,创新“养羊控草肥园、种树引鸟控虫”模式,生态茶亩产最高达2万元。 “我们要特别感恩习近平同志的调研,让大家吃下‘定心丸’。”陈初南说,“很感谢总书记,给我们茶叶产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村里茶叶青市场建起来,总共建了16家加工厂,种、产、销一条龙。” 与三石村一山之隔的澄照乡金坵村,看到邻村因种植惠明茶村民收入逐年提高羡慕不已,于是请来农业专家论证,也开始种茶。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如今,金坵村也成为惠明茶种植大村,全村301户家家种茶,3000多亩茶园每年带来1500多万元收入,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超万元。金坵村村民兰佩珠说:“早上茶青拎去,晚上钱就到手了,现金一百一百拿来,像我们都要省起来给孩子当学费,晚上拿个袋子装起来,过两天一堆,开心死。” 浙江奇尔茶业有限公司是三石村里引进的茶企之一,公司董事长叶有奇从1993年就开始种茶和茶产品研发,见证了澄照乡从茶叶到茶产业的发展历程。“现在茶园有1000多亩,每年采茶的有五六百人,付给采茶工工钱也要五六百万元,同时也带领了县里其他茶农种茶致富。”叶有奇说道。 6月25日,景宁有史以来最大的农业产业单体项目——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项目顺利结顶。建成后,这里将集标准化茶厂、现代化生产加工、电商物流、旅游观光为一体。叶有奇还兼任景宁惠明茶产业协会副会长,他感慨良多,“心情澎湃吧,很激动。 总书记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他嘱托我们要把惠明茶这个品牌打得大一点、响一点,我们也一直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这个项目就是景宁茶叶加工的龙头项目,我相信以后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惠明茶会发展得更好。” 经过19年的发展 ,景宁全县惠明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7万亩,惠明茶产量突破3800吨,产值突破6.7亿元,4万茶农人均增收1.1万元,“惠明茶”真正成为了畲乡百姓富民增收的“惠民茶”。青年农创客雷晶说:“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我是靠着家乡的茶叶,结合民族文化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我们家庭农场既卖茶叶也卖畲族文创,年收入在80万元左右。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下一步把惠明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要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致力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培育壮大一批发挥景宁独特优势的‘土特产’,总书记特别关注的惠明茶,通过扩面提质,打响品牌,使其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农业主导产业。”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翁志鸿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