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景南乡:踏春打卡好去处,一汪湖水聚富来 |
|||||||
|
|||||||
春风和煦、春和景明,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湖两岸,不少游客趁着当前的好天气,这里踏青赏景、体验户外围炉煮茶。只见露营者支起帐篷、席地而坐,十分惬意。漫步于此,一边感受温暖灿烂的阳光,一边望见春江水暖的两岸青绿,工作的压力与烦恼在这里被一扫而空。 绮丽风光、游人如织,这与景南乡五水共治工作建设密不可分。近年来,景南乡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通过全域规划、靶向治理、特色发掘,点“绿”成“金”,将五水共治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全力做好“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的双循环。 生态恢复,还一片绿水绕青山。 作为“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景南乡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开展“山水林田湖”一体为重心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通过生态护坡、近自然湿地构建等生态修复手段,扩大绿化造林面积。结合滨水绿道铺设、湖上浮桥和房车营地建设、亲水平台打造等,完善流域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乡域水系景观。结合三改一拆、“微改造、精提升”等工作,定期开展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关停不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加工厂,动态督察乡域内养殖场开设情况,要求相关养殖业主根据生态环保要求安装纯净环保型污泥脱水机,同时,动态化开展湖面网箱养殖、周边违建项目等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确保乡域内相关生态环保指标提质达标。 靶向治理,阻断各类面源污染。 环境整治提升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未来发展。景南乡以保护治理为统领,最大程度阻断各类面源污染,多措并举呵护一方碧水青山。在农业上,引入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变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的粗放式农业生产,变“浇地”为“浇灌农作物”,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尽可能削弱上游支流及周边农田带来的面源污染。在文旅产业上,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与乡域内行政村、民宿农家乐经营业主、九小场所经营户签订“治水护水”责任书。充分发动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成立巾帼护河队、志愿服务队等,先后开展“巡河护河巾帼同行”“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等全民护水行动,动员村民、学生、游客等加入治水队伍,形成护水合力。在人居环境整治上,购入公共垃圾桶266个,三分类垃圾房9个。2023年,景南乡共进行4个点位的污水治理,总投入109余万元,污水治理主要针对农户纳管,雨污分流,污水终端改造提升等,最大程度巩固治水效果。 特色发掘,打造水旅融合新场景。 为进一步发展“水旅经济”,抢抓市场新风口,大力培育新业态,景南乡依托网红效应,投资200万打造房车露营基地,该房车营地建设停车位26个,将村内闲置农房改造为房车驿站,形成了“避暑+露营+休闲”的新型旅游体验。游客不但能够在此聚餐烧烤,还可以在湖边垂钓,和朋友家人共享静谧舒适的田园风光,为景南乡文化旅游业注入了新动力。景南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乡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春天可登上山头赏万亩杜鹃花,夏天能到森林氧吧避暑,秋天可以登高望远观红枫叶,冬天可以欣赏皑皑白雪,下一步,景南乡将充分利用一年四季的山水资源,让春夏秋冬都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可玩性,为游客带来更多元的游玩体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