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2529570593741E/2023-795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景政办发〔2023〕55号 公开日期: 2023-12-13
发布单位: 景宁县府办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3-12-28 09:38 信息来源:景宁县府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景宁畲族自治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景宁畲族自治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3日


抄送:。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3日印发


附件:

景宁畲族自治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2〕37号)、《浙江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为总纲,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畲乡文化辐射力,全力实现常住人口、生态产业、公共服务向县城集聚的“三个80%”目标。努力打造山城风貌品质城、生态产业实践地、山区共富样板区、畲乡风情特色县,成为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景宁样本,输出景宁经验,贡献景宁力量。

(二)主要目标

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加强,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生态环境设施提级扩能。到2027年,县城常住人口占全县比重达到80%,县城GDP占全县的比重达到80%,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以上,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县城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县城路网密度达到14千米/平方公里,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持续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

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建设用地向县城、中心镇集聚,加快建设由外舍新城、鹤溪老城和澄照副城构建的核心城区。持续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保护百山祖国家公园、九龙地质公园等区域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空间格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景宁保护中心)迭代升级“小县大城”战略。扎实稳妥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优化“大搬快聚”安置政策,推出大众普惠型、兜底保障型和货币自主型等点单式安置方式。制定2023-2025年三年搬迁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安置小区建设,打造一批搬迁示范点,提升安置小区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细化营造山城特色风貌形态。巩固提升省5A级景区城创建成果,出台风貌管控规划,加快推进浮丘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省级未来乡村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微改造”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持续推进环敕木山县域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提升千峡湖沿岸城市风貌。(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千峡湖管理中心)

(二)以平台带动生态产业升级

聚力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全力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整合民族创业园、城北小微企业园,加快县域分散企业在产业平台内集聚。做大做强精密制造、竹木加工、畲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积极利用景宁-海盐山海协作“产业飞地”等新模式导入项目。依托景宁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动新能源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经商科技局、景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丽景民族工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红星街道办事处、鹤溪街道办事处)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平台。构建以惠明茶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创成“景宁600”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速惠明茶文化园区建设,深化与头部IP合作,做大茶叶交易市场。多点开花打造“景宁600”生态基地,推进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项目、“中国畲药谷”、万亩小香薯特色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鹤溪余山“云端茶海”、澄照天洋农业综合体等“农业+”融合业态载体建设。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多元打造风情旅游人气平台。持续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引力度,加快推进千年山哈宫、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提高那云·天空之城、popo崽城市营地、畲乡风情露营基地等新兴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打造县城特色集市,加快盘活畲乡古城,建设新型文旅商业消费、夜间经济等集聚区。充分发挥景区景点引流作用,推动与互联网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高线上曝光度。(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

(三)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面优享

擦亮“小县优教”金名片。擦亮“小县优教”金名片。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教共体”建设,打造山区26县“县中崛起”模范校;加快办好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景宁民族分院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景宁民族学院,探索“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做好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行动“后半篇文章”,持续提升大均行知研训学校办学水平,建强4所区域中心校;推进全国民族地区数字化应用先行区和浙江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加快城区学校等级园创建,公办园幼儿占比到80%以上,省一二级优质园覆盖面到85%。(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县级强院建设,借力浙大一院的帮扶指导,重点加强骨科、肿瘤外科、神经外科、呼吸科等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大力推进“中国畲药谷”项目建设,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建景宁畲医药研究院。持续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成鹤溪、红星、沙湾、东坑四个片区诊疗中心,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和智慧流动医院建设。加强急救站点设施和智慧医院建设。(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提升养老托育设施。推进县老年医养综合服务中心、沙湾敬老院、东坑敬老院和嵌入式养老照护中心建设。创新实施“流动帮帮车”“养老管家”“爱心卡”等山区特色养老服务机制。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建设县儿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婴幼儿照护驿站。(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健全儿童收养体系,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养中心项目,增加帮扶性就业基地数量。积极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开展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

(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支撑力

构建立体互通的外联交通网络。筹划县城空铁联运发展,推进空铁联运枢纽和通用机场前期;推动温武吉铁路、丽云宁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取得实质进展;加快建设322国道景宁段改建工程、235国道景宁东坑至景泰交界段改建工程、638国道景宁九龙至红星段改建工程(含外山至梅坑段);着力推进638国道景宁红星至庆元县界段改建工程、638国道景宁青田县界至九龙段改建工程、G4012溧宁高速景宁互通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完善集约高效的内畅交通网络。加快溪口大桥复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白鹤至大漈公路改建工程(黄山头至大漈茶林段)尽早开工;持续深化景宁城南至澄照公路、景宁鹤溪至大均公路、澄照至大漈至景南至寿宁公路等项目前期,全面启动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创新交通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公路数字化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整合现有客运资源和经营主体,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加快推广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物流快递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山区美丽航道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低碳美丽渡口省级示范点;积极探索路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催生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旅游共富路。(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县交通集团)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升级扩能。加快构建以抽水蓄能、光伏、风电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实施小水电智能化改造,有序推进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发展光伏设施。建设县LNG中心气源站,加大入户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双港水库及供水工程。升级县城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县城河道防洪排涝设施网络建设,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县应急管理局)推进县城智慧化管理改造。探索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管理,创新智慧民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渠道,加快县城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推进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横向纵向贯通,进一步加强数据互通,依托基层智治系统,及时监测预警、研判处置异常情况。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景宁”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县社会治理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国网景宁县供电公司、县公安局、县委政法委)

(五)扩能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改善环境卫生设施。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一废一库一品”环境监管,完善无害化资源处理措施。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建造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提升车辆清洁能源化比例,进一步完善公共充换电设施、停车场系统。深化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布点建设,持续推进县城全域管网“雨污分流”,加速老化破损管网修复工程和管线入地改造工程。(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县建设局、县发改局)提升流域治理设施。加速推进景宁县滩坑水库库尾消落带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推动三插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小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深化鹤溪河幸福河湖工程、双港水库等项目前期。融入“浙江水网”,建设水库增能保安、主要江河堤防、资源优化配置、数字水利等数字工程。(责任单位:县水利局)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探索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深化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加快形成山区低碳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试点县建设,谋划产学研用项目,完成东弄种子生物多样性数字驿馆、水下生物主题馆等项目,构筑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六)增强“中国畲乡”民族文化辐射力

打造景宁特色畲文化标识体系。引入高端智力支持,协同本土文化研究力量,分阶段、分领域梳理研究畲文化传统元素,转化构建各领域畲文化标识体系。深挖畲文化内涵,多维度打造“好畲艺、好畲味、好畲居”等最炫民族风的“畲IP”。策划筹办全国畲族服饰大赛、少数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大赛等品牌赛事,持续推进锦绣山哈项目,推动畲族传统服装、银饰、彩带文化创意产品等与时尚潮流相融合。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委宣传部打响景宁特色畲文化品牌。做强“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品牌,丰富节庆项目和内容,借力后亚运扩大内外影响力。创新培育畲文化新兴业态,引导本土民族工艺品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培育壮大畲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畲山黎明》,融入更多畲族舞蹈、山歌、民谣、服装、装饰等元素。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县委宣传部完善畲文化服务设施。全面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擦亮中国畲族博物馆、山哈大剧院、民族体育公园等文化地标,做好“文化阵地+”融合文章。建设开放式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打造畲族文化、马仙文化等主题公园,提升景区城文化氛围。建设畲乡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健身场所,分主题科学合理设置畲乡特色驿站。责任单位县文广旅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机构,研究部署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任务实施。强化省市县合力,全面承接省市重点支持举措,争取将景宁打造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浙江样板。

(二)加强要素保障

全面围绕“人、地、钱”体制机制深化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动县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权益和待遇。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引入市场主体,银行流动贷款、项目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县城建设,全面盘活县城国有存量优质资产,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三)加强项目招引

加大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海盐—景宁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协作力度,完善海盐景宁两地招商引资团队协作机制。统筹衔接央企、国企、民企等各类主体,形成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和运营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库,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季度督考方案、月度晾晒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进度管理,

突破。营造更优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总经理助理制度,推进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码”或“服务码”,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加快发展人才、科技等中介服务,完善助推项目招引的社会服务体系。

(四)加强监测评估

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紧扣集聚能力、支撑能力、对乡村的辐射能力等,创新构建符合实际、具有景宁特色的县城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开展针对农业转移人口、易地搬迁人口、“半城镇化”人口等热点群体的专项调查统计。动态开展方案实施情况监测和评估,定期总结提炼改革成效,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