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南乡:一汪绿水打造共富景南鲜活样板 |
|||||||
|
|||||||
从千人环湖徒步接力赛到天池垂钓,从山水摄影到露营之旅,从水上高尔夫到水上飞人,一年一度的夏日清凉节活动即将在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景南乡的上标湖如约而至。汇自然人文的双重馈赠,如今的上标湖正因水旅深度融合铺出独特致富路。 曾几何时,上标湖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失落明珠”。由于上标村地处高海拔山区,乡政府对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力度不够,上标湖虽禀赋优越,却难以博得外来游客“另眼相待”,在同类旅游资源中辨识度不高。为此,景南乡紧紧围绕如何让青山绿水淌金流银课题,以打造幸福河湖为契机,通过生态修复、兴修水利、产业培育以及景观打造等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生动诠释“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的双循环,上标湖由此脱颖而出。 守住生态底色。围绕景宁县针对上标水库所处的整个小溪流域出台的《瓯江小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景南乡充分挖掘上标湖沿线山水人文资源,结合河道生态修复、滨水绿道建设、亲水设施打造等手段,保育“山水林田湖”生命体功能,健全流域的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水系景观。同时,定期开展水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违规项目进行整治,及时清理人工养鱼网箱。在精心修复与保护下,上标湖山水相映、鱼戏鸟鸣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湖畔旅游资源。为给云上天池招好金龟婿,景南乡以乡愁情怀、康养休闲、山地运动为吸引点,深入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传统内涵,健全乡村旅游产业链,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年均旅游经济收入达1500余万元。同时,招引优质乡贤回归,建设环湖特色农家乐民宿,落实水系连通、东垟古村落、上标3A级旅游公厕、上标美丽花园乡村建设、“枫水天寨”等项目,打造滨水景观,形成水域经济带,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幸福河湖助推全域旅游。 水环境的不断优化,干事创业氛围的日趋浓烈,激发了村民发展生态产业的热情。上标湖区域是生态精品农业发展重点区,地表水的治理以及区块水利供给的不断完善,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优质灌溉水源。为此,上标村结合实际,探索出 “茭鱼共生”“茭鳅共生”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同时,立足 2500 亩“冷水茭白”示范基地,投资建设具有茭白储运、销售功能的交易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2 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150 余个,带动村民增收 300 余万元。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也就幸福起来了。 今年6月,景南乡将以上标湖为中心,推出三日康养游线路,发展民宿业态、夜间经济、艺术摄影写生、古道探幽等体验项目。通过核心引领,将东塘村田园竹趣、忠溪村仁孝传馨、缪程村梯田躬耕、上标村天池风情、渔际村森林秘境等“一村一品”串成线,让一汪绿水成就共富景南鲜活样板。 如今的青山绿水已然不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而是发展的主引擎,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景南乡将抓实五水共治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独特的生态富民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