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南乡:高山果蔬助增收 托举村民“共富梦” |
|||||||
|
|||||||
景南乡位于景宁县南端,海拔较高,能生长出品质极佳的高山果蔬,在市场上凭借其独有的品质与反季节性广受好评。2021年,景南乡重点发展高山蔬果种植产业,3700亩的土地种出了水果玉米、土豆、茭白等10余种优质果蔬品类,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切实将地貌劣势转化成为带动共富的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高海拔生态禀赋。景南乡通过指导村集体提前流转闲置土地,形成农业“熟地”,大幅节约种植主体流转成本,发展高山茭白2500亩,新增高山水果玉米100亩、茄子200亩、杨梅300亩,开拓了10余个“景宁600”品类,依托高山小气候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品质优良,远销全国各地,采用三季轮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扎实推进双增工作,由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后出租给种植大户,将闲置荒地变身“增收地”,农户除了能获得每年每亩600元土地流转费用外,还可就近在基地获得务工费,每天用工费在120-180元不等,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实现了高山果蔬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二是内扶外植培育本土农业人才。为促进果蔬提质增效,景南乡依靠景南乡政府牵头、各村委负责,组织村干部、种植大户赴外地实地考察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共计5次,常态化开展培训课堂10余次,聘请景宁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的林水娟老师与夏建平老师到景南乡共富学堂,为乡干部、村干部以及农业种植大户200人次开展果蔬种植技术培训。在详细讲述种植培育理论之余,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就种植培育技术开展现场指导,确保让最新的资讯、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向农户传递,提升农民的农业专业技术与水平。 三是创新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渔际村支书徐锋以“玉米书记”的形象出镜,拍摄短视频分享玉米生长周期,吸引受众兴趣。通过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销售,仅1小时,就完成了152笔销售订单,销售量达380公斤。同时积极对接县域内的超市,与其达成销售协议,为其提供15万斤水果玉米,成功谋划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销路兜底。同时,景南乡和上虞区以茭白为媒,开启了两地山海协作的大门,80万斤的精品茭白进入上虞市场,累计销售金额为300万元,平均每户农民增收4万余元。 下一步,景南乡政府也将加大帮扶力度,趁势而上,努力建设景宁省级600现代农业园区,以“公司+基地+农户+客商”的形式,走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之路,并积极争取直播平台等合作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