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散装酒类消费市场治理 |
|||||||
|
|||||||
近年来,随着酒行业市场的发展,兜售假酒劣酒、非法勾兑白酒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为规范散装酒类市场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行为,保障群众消费安全,县市场监管局强化源头管控、重视过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开展散装酒类市场专项治理行动。 一是入市“高门槛”,市场准入实行备案登记许可制度。以奖代补的财政资金补助形式引导、鼓励固态法传统工艺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装修改造,符合条件的予以发放小作坊登记证,并按照浙江省三小一摊管理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对酒类小作坊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操作规程、产品标签标识、成品储存销售等进行全方位严格管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生产条件差、不符合生产加工条件的“黑作坊”坚决予以取缔,从源头管控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县取得酒类登记证小作坊7家,关停取缔酒类作坊2家。 二是外观“有颜值”,销售市场推行产品信息公示制度。组织对辖区内销售散装酒类的市场主体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档,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求,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溯源信息记录等要求,严禁从经营单位从无食品生产许可证或登记证的生产企业采购酒类产品。此外,统一印制并发放了散装酒类产品标签,要求各经营单位在散装酒类、自泡酒等产品容器或包装上标明酒类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酒精度以及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实现产品信息明标注、产品来源可查询、消费安全有保障。 三是安全“大体检”,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每年对县域内酒类生产企业、小作坊以及散装酒、配制酒经营单位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检测项目涵盖铅含量、氰化物含量、塑化剂等风险隐患安全指标。2018年,抽检散装酒类产品32批次;2019年上半年,抽检酒类产品15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重点关注消费者投诉举报、社会热点舆情问题产品开展靶向性监督抽检,进一步提高问题产品发现率,从源头上保障散装酒类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消费“有指南”,积极开展酒类消费安全知识宣传。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五进”等现场宣传活动为契机,现场结合宣传海报、展板等讲解辨假识假相关常识及消费者维权知识,依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宣传,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展、重点案件信息、监督抽检情况等进行及时通报,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酒类消费安全意识、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激发酒类生产经销商的诚信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全民参与营造良好酒品消费环境的社会氛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