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25-849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景政办发〔2025〕16号 公开日期: 2025-07-09
发布单位: 景宁县府办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5-07-09 17:41 信息来源:景宁县府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3〕1375号)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印发的《浙江省“以竹代塑”发展行动计划》(浙林字函〔2024〕177号)工作部署,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21〕104号)《浙江省林业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林改〔2020〕38号)《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推进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的通知》(浙林改〔2021〕50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特色样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竹资源培育,强化科技创新,紧抓市场需求,融合民族文化,构建“竹林培育—精深加工—场景应用—生态转化”全产业链体系。至2028年,初步形成“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亿元,竹产业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特色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竹资源高效持续经营

1.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二产带动一产”的发展导向,以国储林项目为支撑,积极引导农户以林权入股、以资产入股,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探索构建“两股三金”共富模式。同时,通过集中收储、承包经营,加快推进竹林经营向规模集约高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参股的共建共赢新路径。

2.全面推进资源培育利用。高质量推进毛竹低产林改造、笋竹两用林培育、大径竹林培育等基地建设,支持打造新技术、新机械的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基地。探索开展雷竹、箬叶等特色品种规模化发展,鼓励构筑覆盖食用、景观、绿化等多领域产品体系。支持开展林药、林菌、林苗等多模式经营的“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充分发挥竹林空间优势。支持推进竹林碳汇测量等技术研发和地方标准制定,构建竹林碳汇价值转化机制。

3.改善生产经营基础条件。大力推进竹林道新建与硬化工程,持续扩大竹林受益面积,稳步降低资源运输成本。全面支持生产用房、笋烘干房等管理设施建设,以及作业道、生产轨道、蓄水池、喷灌系统等作业设施建设,提升竹林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竹林基地宜机化改造,推广使用割灌机、采伐油锯、伐桩处理机、微耕机等机械设备,探索成本节约新路径。

4.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强化竹林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专业化、机械化生产队伍,全面提升生产效能。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小微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资源,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形成竹产业科技创新合力。健全产业发展智库,完善乡土专家、乡镇林技员、县首席专家和省级指导专家库,落实落细林业技术推广“四联”服务机制,加快构建生产技能培训体系,全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竹农”。

(二)全力推进竹加工行业转型提升

5.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以竹木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建设重点,强化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建立健全入园政策,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备,吸引优质竹企集群入园;同时强化头部带动,全力引进培育1-2家龙头企业,提升园区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能力。重点支持“以竹代塑”小微园建设,因地制宜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竹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相融合的全竹利用产业模式。积极鼓励重点竹产区完善功能性建设,落实落细订单联结机制,努力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新局面,打通资源稳定、高效定向流通渠道。

6.推进优质加工企业培育深化实施竹加工企业培大育强工程,积极鼓励重点规下企业自主优化生产结构,提升生产效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稳步实现“小升规”。全面开展规上企业“递增计划”,深入引导企业向销售收入增速快、经济效益发挥好、促农增收效果强、自主品牌影响大挺进。全力支持企业向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省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迈进。守牢环保底线、跨越技术壁垒、突破营收记录,持续提质增效,打造竹产业发展主力军。

7.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支持企业围绕“以竹代塑”产品深度研发开展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布局省“尖兵”“领雁”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探索打造一批科研攻关高地。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丰富“以竹代塑”新技术、新产品。加大新型竹制品设计开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研发“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等系列产品基础上,持续深化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提升竹材重点场景替代能力。

8.加快推动企业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撬动,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健全完善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和智能化制造系统,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稳步推进“机器换人”。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升级数字化软件,配套完善智能化硬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网络体系,为区域行业数字化发展树立标杆。

(三)全力推进竹产业品牌多元发展

9.稳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竹产业产品生产管理体系和加工质量追溯体系认证,支持企业自主开展绿色产品认证、FSC-FM森林管理认证、FSC-COC产品监管链认证等权威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打造线上线下展销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及行业论坛,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入驻B2C、O2O、独立商城等平台建立独立核算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拓宽产品营销渠道。支持企业开展碳足迹碳标签开发。

10.大力推进场景替代推广。支持竹产业传统工艺“传帮带”,探索实施师徒双向补贴机制,传承弘扬竹编、竹扇、竹灯、竹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绿色商场提升竹制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等日用商品销售比例,倡导酒店、民宿以及外卖等行业,以竹制品代替塑料用品“六小件”“四小件”。探索开展竹制品“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馆所、进项目)活动,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提高竹格栅、竹制板材等竹基建材使用率,引导在各类办公、会议、食堂等场景推广使用“以竹代塑”产品,探索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竹产品替代场景优秀案例。

11.全面推进竹旅融合发展。紧抓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县建设契机,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研究开发食疗、药疗、呼吸疗法、运动疗愈等康养系列产品,加快形成竹林康养新业态新经济。依托山水优势,打造“坐竹筏、赏竹林、编竹礼、品竹食”精品生态旅游路线。

12.强化要素保障健全现有林业产业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竹代塑”责任落实体系;加强对竹产业发展在土地、环保、资金、税收、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加大对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转型提升。

、附则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印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