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服务解决“大养老”问题 景宁解锁创新“就近式”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
||||||
|
||||||
近年来,景宁聚焦山区养老服务半径长、成本高、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创新推出具有山区特色的“就近式”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布置“全覆盖”养老格局、建设“一体化”养老载体、绘制“零距离”养老网格,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幸福图景。 一大早,县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的乒乓球室就开始热闹起来,三张乒乓球桌前聚集了七八位老人,正专注地切磋球技。老人吴志平告诉记者,自从这里的乒乓球室开放后,他和球友几乎每天都来。“我们这帮人都喜欢打乒乓球,大家关系比较融洽,每天打乒乓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通过运动释放愉悦心情。”吴志平说道。 除了乒乓球室,服务中心的音乐室、放映室、台球室等功能室,也早早被不同老年群体“承包”。室外的休闲区域,老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下象棋,各得其乐。 离家近、有设施、交朋友,开在家门口的综合服务中心,改变了很多老人的出行轨迹,也让他们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除了为老人提供日常文娱生活配套,我们还会不定期策划各类老年人喜爱的特色活动,比如木玩、冰壶等适老化文体赛事,并开展各类健康检测活动,让老年人在这里能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县老龄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季金莲表示。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娱活动,更需要周到细致的专业照料服务。在梧桐乡养老服务中心,除了休闲娱乐和膳食服务外,还设立了康复护理室,每周三邀请卫生院医生坐诊,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实现医养结合。同时,根据老人的需求,中心还开设了理发室、洗衣房等,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还采用‘老管家’的服务模式,根据更多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把服务辐射到每一个行政村、自然村。”梧桐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员陈海美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工作了6年多,感觉跟老人们相处更像家人,每次上门服务,老人们都非常开心,她自己也十分满足。 近年来,梧桐乡聚焦摸清养老底数、精准掌握需求、统筹各类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重点,因地制宜打造“小乡优养”养老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级照料中心作用,开设村级照料中心的集中用餐服务;另一方面开展“离家不离乡”改革,通过提供房租补贴等方式鼓励偏远村庄老年人到梧桐村租房居住,既促进人口聚集,又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乡养老照料中心的集中服务。 梧桐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县乡村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区养老结构不均衡问题,建成以城南“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和城北老年医养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4个片区康养院为着力点,N个“嵌入式”服务点为补充的“2+4+N”养老服务布局,实现“城镇集中式、社区嵌入式、农村就近式”养老服务供给。同时,统筹21个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基层老年协会、养老机构等资源,搭建县、乡、村三级养老管理体系,推出助餐、助医、助行、助急、助浴等“十助”服务清单,采取居家老人电话点单、服务中心线上派单、志愿者上门送单的形式,实现县域老人需求“一呼必应”。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为契机,坚持‘机构和服务跟着老人走’的理念,优化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以区域化解决机构同质、配置不均衡问题;推进区域养老枢纽平台建设,以共同体解决资源碎片、供给不优质问题;深化山区养老流动十助服务,以流动性解决老年人分散、服务不可及问题。努力把景宁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山区县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为全省乃至全国破解山区农村养老服务难题提供景宁经验、景宁方案。”县民政局副局长周利民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