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25-7856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2-13
发布单位: 县水利局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2024-2027年)

2025-02-13 10:55 信息来源: 县水利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办国办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精神,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战略,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根据《节约用水条例》《浙江省水资源条例》《浙江省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2024-2027年)》《丽水市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2024-2027年)》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部署,结合景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和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至2027年,在全面完成丽水市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基础上,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在实施省、市节水行动中勇当排头兵争做优等生。

到2027年,用水总量控制在0.45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3年下降4.7%和4.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5以上,高耗水行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满足省、市级要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售取比)达到0.8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业水效提升工程

1.推进农田节水灌溉。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持续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0亩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农田区域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

(二)实施工业水效提升工程

2.推进工业领域节水。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和废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鼓励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7年,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1项,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3家,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3个。

(三)实施城镇水效提升工程

3.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编制并实施管网漏损治理方案,实施供水管网压力管控工程,完成城区DMA三级分区计量建设,新建公共供水管网2km,持续推进区域内超期超量服役水表更新。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加强消火栓等公共供水设施用水管理,增加预警设施,完成5个智能消防栓建设。完成1个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供水管网漏损管控长效机制。

4.推动公共领域节水。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重点用水单位开展用水定额贯标行动,对未达标单位编制节水改造“一户一策”方案,限期完成水效提升改造,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服务业用水定额贯标比例达到90%及以上。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器具普及更新。

(四)实施非常规水利用提升工程。

5.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再生水生产、输配与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补水等领域再生水利用,到2027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鼓励开展市政公共用水水源绿色置换,逐步将自来水替换为再生水或河道水,减少市政用水浪费。

(五)健全水效提升政策机制

6.开展水效分析提示。加强用水总量与双控目标指标控制,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核算与管理。开展重点用水领域水效分析和提示工作,引导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水平不断提升。

7.健全资金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项目的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工作经费。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城镇和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等。完善节水奖补机制。

8.推动水资源税改革与水价改革。根据国家、省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发挥好税收调节作用。推进节水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管网内重点用水户用水计划管理工作的落地实施,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9.完善节水市场机制。积极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用水权交易,畅通优质水资源价值转化通道。发展节水服务产业,培育一批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在公共机构、服务业企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实施合同节水。到2027年,完成2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10.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统计。完善取水计量在线监控体系。加强取用水计量监督管理。梳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取用水对象名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数据归集治理,编制用水监测报告。鼓励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户实行用水计量在线监测。公共供水管网内年用水1万吨以上企业数据归集率、完整率、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

11.强化节水任务落实。建立重点节水任务落实季度通报机制以及供水企业、机关单位等水效排名通报机制。建立新引进项目水效评估、公共领域节水联合巡查及处置、管网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等工作协同机制,发挥水利、发改、建设、经信、执法等多部门节水合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方针,加强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管理手段,建立部门协调、上下机构联动保障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县水利局发挥节水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动态补充调整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储备项目库,结合实际提出年度实施计划和任务分工。

(二)提升技术支撑。提升节水工作技术支撑,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节水服务企业等第三方在决策咨询、技术攻关、计量监测、技术性

监督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为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增强宣传教育。增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传播节水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舆论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节水奖励等激励机制、建设节水信息网站等方式对公众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对重点用水群体开展节水知识普及和节水技术培训,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构建起涵盖领导干部、用水户以及社会公众的全方位节水体系,实现全员认知节水重要性、掌握节水知识、提升节水技能的良性循环格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