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评估报告

2024-12-09 10:46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一、评估概况

受宁波现代教育评估院委托,以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书记丁耀芳(组长)、宁波市余姚评估中心原主任潘巨良(副组长)、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专职督学盛其仁、宁波市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应亚珍等四人组成的小学第二评估小组,于2024年6月14日对景宁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现场评估。在听取校长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教师和学生访谈、考察现场、调查问卷等的基础上,评估组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本评估报告。

二、成绩和亮点

(一)理念坚定,一以贯之:学校教育之路,愈行愈笃实

学校的办学理念“尊重差异,多元发展”深深植根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考量之中,它质朴而实在。在此理念引领下,学校不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还精心打造了多元化的活动课程项目,搭建起广阔的学习平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确保课程改革真实、扎实地推进。二十多年来,这一理念始终如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丰富,个性发展:篮球科技双特色,成就学生未来

篮球特色,持续精彩。学校秉承“以球健体、启智、育德”的教育理念,弘扬“只要努力拼搏,一切皆有可能”的篮球精神,篮球文化深入人心,大课间篮球操活力四溢,篮球周活动全员参与,篮球考级评价助力技能提升。毕业之际,80%的男生会打篮球比赛,女生亦过半数。自2004年《畲娃球恋》荣获全国金奖,篮球梦想便在学校中生根发芽。近十年间,篮球荣誉接踵而至,三十余项奖项见证着学校的辉煌,更荣获“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的殊荣。在云景两县联赛中,男篮斩获7冠2亚,女篮也取得2冠4亚2季的佳绩。大课间《畲娃球恋》更三度荣获县大课间展示第一名。2023学年,男女篮再度荣登县春季篮球赛冠军宝座;在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检测中,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74%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近视率亦有明显下降。所有成绩,无不彰显着学校篮球教育的成功与魅力。

科技特色,熠熠生辉。学校精心开发了一系列充满趣味性和科学内涵的课程,如航模海模、机器人编程、小实验制作、科技种植等,这些课程大大提升了科学普及的吸引力。策划了丰富的科学主题活动,“快乐周三”的标本制作、模型驾驶、无人机等科技社团,科技竞赛、科技主题周、科学家讲座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科技实践平台。在本学年校科技节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共开设了90多个科学实验项目,这一“百团大战—实验秀”的平台不仅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验证创意的可行性,更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科学研究论文评比与科技创新作文大赛,取得了喜人成绩。学生入围浙江省38届科技创新大赛4人次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作文大赛三等奖2人优秀奖13人;并在市县科技创新大赛、绿谷之光大赛、市创客大赛中屡获获奖。教师2人获省科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省优秀科技指导师3人次;研究课例评比获市一等奖。学校被丽水市评为科技教育优秀组织单位,师生科技教育团队多次在市绿谷之光开幕式、县少代会、县少年宫、县实验幼儿园等场所做科学教育“社团”现场展示。

(三)才艺闪耀,素养提升:丰富展示舞台,成就学生梦想

五节五周五仪式。秉承“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五节”“五周”“五仪式”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既定的时间内举办,不仅年年坚持,更在持续中不断优化,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站在儿童的角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展现自我。其中,艺术节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辉煌历程。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学生在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的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了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文化氛围。

学生工作坊。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展示与学习的需求,学校成立了首个学生工作坊——陈宸陈诺魔方工作坊,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首期学员达就24人。随后,学校又相继开设了吴韵惜篮球工作坊和蓝潘亦书法工作坊,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平台。这些工作坊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更是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坚实基石。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挖掘自己的才华,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大舞台。为了持续激发和丰富课程内涵,学校精心打造了“二小大舞台”。仅一学期,“二小大舞台”就举办了6期精彩纷呈的展示活动,吸引了200多位学生积极参与。“二小大舞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在无形中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这里,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认可,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个人书画作品展。2023学年第二学期,推出了四期独具匠心的个人书画作品展——“蓝潘亦、叶文星爵、雷李柔、何品良”系列。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学生在书画领域的无限创意,更为校园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此外,每周老师与学生同台演讲,每周老师和学生同台演讲,每周优秀学生(升旗手)介绍,美术之星评比,年段学生作品展,橱窗作品展等。学校致力于构建一个“无处不展示、无时不展示、无人不展示”的全方位育人时空,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努力,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的温暖,这正是“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阳光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四)衔接紧密,课程创新:小幼和谐共融,筑牢成长基石

学校在小幼衔接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在了行业前列。他们不仅将幼儿园的环境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一年级的教室中,让孩子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小学生活,更在课程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精心研发了小幼衔接课程,实现了小幼教育的和谐共融,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与建议

(一)学校环境“古老”简朴,需精心打造以焕新颜

学校场地有限,但要向“小而精”发展,在“精致”上多做文章,充分挖掘并发挥场域效应的潜力,让其在塑造人的品格、启迪人的智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对各教学楼的墙体色彩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氛围。同时,对有限的校园场地地面进行区域艺术化精准划分与设计,使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每一扇墙面都“开口说话”,成为传递知识与文化的窗口,让每一个廊道及楼梯拐角处都发挥最佳效能,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温馨港湾。

(二)学校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课程作为学校的核心,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水平,是驱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学校课程改革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充分利用区域课程资源,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从现有成熟的科技教育和篮球校本课程中培育精品课程,结合学校其他特色项目开发出新的品牌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他们在多样化的课程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强化课程建设的规范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管理体系亟待优化

虽然学校已建立了学期期末纸质版的个人综合素质报告单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参考,但这与当前数字化、现代化的综合素养评价要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细化出具体的评价指标,选用或开发适合学校需求的数字化评价平台,如钉钉评价系统或其他易用性、稳定性、安全性好的平台,并根据评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添加评价模块、设置评价周期等。通过数字化评价平台,实时收集评价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高效的小学数字化综合素养评价管理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专家组:丁耀芳、潘巨良、盛其仁、应亚珍(执笔)

宁波现代教育评估院

2024 年 6 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