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民族小学2023学年发展性督导评估报告 |
|||||||
|
|||||||
一、评估概况 受宁波现代教育评估院委托,以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书记丁耀方(组长)、余姚评估中心原主任潘巨良(副组长)、宁波镇海区教育局专职督学盛其仁、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应亚珍等四人组成的小学第二评估小组,于2024年6月12日对景宁民族小学进行了现场评估。在听取校长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师生和家长访谈,考察现场与巡课、调查问卷等的基础上,评估组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本评估报告。 二、成绩和亮点 (一)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成效显著 该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以“民小六年,幸福一生”为办学理念,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以“打造校园多彩、人人出彩的全国品牌民族学校”为办学目标,提出向幸福教育出发这一美好愿景,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师对办学理念的知晓度很高,100%都知道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打造幸福文化”、“创建幸福班级”、“开发幸福课程”、“构筑幸福课堂”、“成就幸福老师”、“培育幸福学子”。近几年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基础上,又被授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丽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围绕“幸福教育”,为孩子幸福成长奠基 学校积极打造“七彩德育”,秉承“基于差异、强化认知、丰富载体、注重体验”的德育理念,构建学校七彩德育课程,营造七彩环境,搭建七彩平台,实施七彩评价;学校重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以阳光足球为核心的大课间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站在儿童立场,推动民主管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六园”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通过多维度的素养赛事、实施活动课程、开展小幼衔接、加强作业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足球项目和美术教育为重点,推进特色教育,舞蹈、足球、书画等项目在各级赛事中均取得不俗成绩。 (三)实施“多维度”研训,教师培养取得新的成绩 一年来,学校紧紧对接“品学”课堂,梳理助学课堂核心价值追求,致力于助学课堂建设,助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取得明显成效。书记校长积极带头参与一线教学和研究;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启动名师工作室;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多次开展跨地区教育交流活动;开展校本研究项目论证会;组织工会活动凝聚人心。教师培养取得新的成绩:新增省教改之星金奖1人,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教学新秀、新苗4名。24项课题在市县获奖,美术组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研组,学校被评为丽水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三、不足和建议 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的品牌特色建设内涵不够丰富 学校分别有党建“1+5”和“阳光足球、助学课堂、研训一体、七彩德育、民族歌舞、畬心畬画、仪式礼堂、智慧校园”等八大幸福名片。名称比较响亮,但相当一部分的做法仅仅是一些常规工作往“名片”里面装,没有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部分名片的名称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二)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有学生评价激励的方案和措施,但评价内容体系不够完善,如缺少劳动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同时缺少具体操作的细则,过程很难落实。相关记录仅限于成长记录册等纸质手段,还未实施电子化大数据的评价方式。 (三)学校的劳育美育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在校内建设了“花园、菌园、茶园、药园、菜园、果园”六大劳动教育基地,构建了“六园”劳动教育课程,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目标,做得很有特色。但是从学校劳动教育方案看,指导开展家务劳动,利用校外劳动资源开展校外劳动,没有系统研究和实践。同样,学校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卓有成效,但作为一所区域优秀的学校,不能局限于学校美术或艺术教育,应在更高层面上系统研究与实践学校美育。 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的品牌特色建设 学校的品牌特色要更多的关注内涵要求,着眼于全体师生的发展。应突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创新,细化过程。如学校推崇的“七彩德育”应有具体方案及实施的操作细则等。足球作为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更应从全体学生角度,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内外多参与足球运动,形成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八大幸福名片应该从本校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调整名称(如“畲心畲画”、“仪式礼堂”等),丰富内涵。 (二)加强学校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重新梳理一下评价体系内容,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入手构建框架体系,并不断完善。在各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操作细则,便于教师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手段,及早实施评价电子化,便于师生操作、查阅和对相关数据分析运用。 (三)拓展劳育美育等校外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内容多,时空广,校内的劳动内容和强度肯定不能达到教育方针的要求。学校要站在当前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劳动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劳动项目,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学段学生劳动内容和要求,把相关要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同时积极开发校外美育资源,把美术馆、艺术中心、民间工艺坊等作为校外美育基地。开发新的美育项目,可聘请民间艺人作为指导教师。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探索更广泛意义的劳动教育,探索从美术特色到美育深化的路径与方法,更扎实地开展美育与劳育,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劳育与美育亮丽的品牌。 专家组:丁耀方、潘巨良、应亚珍、盛其仁(执笔) 宁波现代教育评估院 2024年6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