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23-779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9-20
发布单位: 景宁县府办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2023-2027年)

2023-10-15 15:52 信息来源: 景宁县府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目录

一、现状基础和环境

(一)技能人才情况

(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三)产业发展及产业工人情况

(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四、重点任务

(一)服务山区产业发展,打造产才融合优质矩阵

(二)健全终身培育体系,打造技能人才山区县成长高地

(三)探索技能共富路径,打造技能就业良性循环

(四)营造技能成才氛围,打造最优技能发展生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三)强化政策支撑

(四)加强宣传引导


一、现状基础和环境

(一)技能人才情况。截至2022年,全县就业人员6.43万,技能人才总量2.1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占全县就业人员比例为31.81%,超过全省平均值,在26县中排名前列。其中高技能人才6615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31.5%。截至目前,全县拥有浙江工匠3人,浙江青年工匠9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丽水市拔尖技能人才2人,丽水市高技能精英1人,丽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丽水市技术能手15人、畲乡技能大师工作室9家、畲乡技术能手31名,畲乡工匠168名。

据统计,在2.1万技能人才人中,持证最多的是三产服务业的技能工种,占比71.7%,如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育婴师、营业员等工种,其次是二产的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等工种。从现有技能人才队伍情况上看,我县近年来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基础扎实,为支撑畲族风情旅游、“三小经济”、畲乡月嫂、原有的不锈钢阀门制造、畲族服饰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为畲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政策体系情况。为积极打造服务于畲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提高用人单位积极性、从业人员参与度、社会认可度等,努力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相继出台《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景人社〔2019〕62号)、《关于加快集聚人才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景委办发〔2020〕23号)、《关于加快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县域人力结构助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景委人〔2022〕1号)等文件,持续加大技能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技能人才,吸引劳动者向技能人才队伍靠拢,激发技能人才成长积极性,为景宁打造技能型社会建设县域样板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产业发展产业工人情况。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93.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分别增长4.4%、3.8%和4.0%。三次产业结构为7.8:22:70.2。

2022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41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0.82万人,其中技能人才539人,占比6.49%。该产业是我县传统产业,主要包括茶叶种植与制作、黄精种植、多肉种植、苔藓种植、中蜂养殖等,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现有技能人才中,持证最多的是茶艺师、评茶员,符合我县一产以惠明茶为主导产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下步将重点培养茶产业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由我县开发的如茭白种植、苔藓种植、畲医药开发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做好农业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4万人,其中技能人才5345人,占比38.18%。该产业是我县的短板,由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制约,我县工业规模总体偏小,从业人员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产业兴县”战略,明确发展生态工业的目标路径,围绕精密制造产业、竹木加工等生态工业为主攻方向。现有的技能人才中,持证最多的是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等工种,能较好地满足我县精密制造产业的技能人才支撑,下步将重点培养精密制造、电工电气等生态工业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展木玩产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工种培训,结合目前已开发的木制玩具白坯件制作、木制玩具涂饰等专项能力,重点培养我县幼教木玩相匹配的产业工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19万人,其中技能人才15049人,占比35.83%,该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基本形成风情旅游、畲族文化、养生养老三大生态型服务业体系,景宁已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省首批5A级景区城,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畲族文化、电子商务、养生养老等领域,据统计,现有技能人才中,持证最多是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育婴师、营业员等工种,畲族文化、电子商务、养生养老领域技能人才相对匮乏,下步重点做精住宿餐饮、养生养老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大畲族文化、电子商务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全力做好主导产业技能人才的支撑。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4月景宁县人民政府和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共建成立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景宁民族分院,目前在校生322人,共设工程造价、建筑施工和电梯技术、园林技术四个专业。建筑施工专业为省级技工品牌专业,填补了丽水市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的空白。该校是全市第一家以培养建筑类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技工院校。景宁县职业高级中学是县域内唯一的一所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本部共有39个教学班,在校生数2047人,现址校园占地面积22254㎡,新址校园占地面积100717㎡,计划2024年迁入。学校结合我县主导产业需求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水电站运行与管理等专业。

景宁职高与民族分院实现了“学历教育、技能培养”双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景宁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在培养我县年轻优质的技能人才生力军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纵观技能型社会建设新格局,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总体机遇大于挑战。从全国看,技能型社会建设顶层设计将更加完善。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2022年5月,技能型社会建设首次写入法律---《职业教育法》,建设技能型社会已成为国家战略之一,为景宁县建设技能型山区县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从全省看,2023年4月18日,省委省政府与人社部签订省部共建省域技能型社会合作协议,将该项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浙江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的全国试点。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两个先行”战略持续深化,并在推动省域共同富裕道路上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全方位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为景宁推动建设技能型社会县域样板提供了有效路径指引。

区域看,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省委提出要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加快把山区经济打造成为新增长极,丽水市提出要坚毅笃行“丽水之干”,把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率先打造浙派工匠“增技增收”先行区作为基本定位,以勇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丽水探索与实践,省委、省政府把景宁作为全省唯一的山区县样本,专门出台《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实施方案》,赋予景宁重大使命,为此景宁县出台《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若干意见》,制定20个三年行动子方案,就业创业拓展行动是20大行动之一,对进一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县域样板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

与此同时,我县技能型社会县域样板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技能人才与山区产业匹配度有待加强三大产业分布不合理,各产业中高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产、三产技能人才持证率有待提高,二产高精尖技能人才缺乏,三产技能人才不均衡,部分重点行业技能人才短板明显,总体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参与程度有待增强。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培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谋划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不足,公办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也有待提高。三是技能成长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对“技能成才,技能宝贵”“增技可增收”“提升技能促进共同富裕”的理念仍需认同和进一步强化。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支持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大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的全国试点建设,厉行“丽水之干”,率先打造浙派工匠“增技增收”先行区要求,推动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景宁县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实施方案》的历史机遇,以打造“技能人才山区县成长高地”、“技能就业良性循环”、“最优技能发展生态”为路径,力争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和26个山区县中走在前列,形成具有景宁民族特色、山区县特色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县域样板,为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提供技能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产业发展精准把握景宁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畲乡文化特色,为持续推动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及畲族风情旅游服务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改进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高质量育人、更充分就业、高水平共富、更有生态营造,实现景宁特色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区域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坚持就业需求导向。以提升畲乡全民技能、构建技能社会为引领,将技能人才培育作为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提高技能培训实效性,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围绕急需紧缺领域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畲乡工匠,实现“所学即所用”。

——坚持技能共富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者技能提升在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以技能人才“扩中”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提升畲乡技能人才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实现“增技又增收”的目标,以技能富足夯实共富之基,让技能人力资本成为实现畲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硬核支撑”。

——坚持创新样板打造挥政府主导作用,根植景宁民族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和模式,努力提升技能培育、技能就业、技能创富、技能生态等发展质量和建设效果,为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和26个山区县提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景宁经验”和“景宁方案”。

(三)建设目标

到2027年,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更加完善,技能生态更加良好,技能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收入稳步提升,力争到2027年底,全县技能人才达到2.38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0.83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创建一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企业和技能型共富工坊等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技能型山区县体系初步成型为景宁走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景宁畲族自治县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划(2023-2027)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2年

2025年

2027年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

%

31.81

35

37

县人力社保局

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单位

2

一产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之比

%

6.49

7

8

县农业农村局

县人力社保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各乡镇(街道)

3

二产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之比

%

38.18

40

44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

丽景园、开发区

4

三产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之比

%

35.83

38

40

县发改局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

5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

%

31.81

33.5

35

县人力社保局

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单位

6

“金蓝领”职业技能培训总量

人/年

4802

4900

5000

县人力社保局

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单位

7

技工院校(含职高)在校生人数

2369

2500

2700

县教育局

县人力社保局

8

畲乡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

9

12

15

县人力社保局

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单位

9

畲乡工匠、畲乡杰出工匠、   畲乡技术能手

199

300

400

县人力社保局

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单位

10

一产技能人才人均年收入

万元

-

3

4

县农业农村局

县人力社保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各乡镇(街道)

11

二产技能人才人均年收入

万元

-

5.5

6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

-

12

三产技能人才人均年收入

万元

-

4.5

5.5

县发改局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

13

就业困难人员培训覆盖率

%

-

50

85

县人力社保局

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14

退役军人培训覆盖率

%

-

50

85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县人力社保局

15

残疾人培训覆盖率

%

-

50

85

县残联

县人力社保局

16

失业人员培训覆盖率

%

-

50

85

县人力社保局

-

17

规上企业从业人员持证率

%

18

22

25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

县人力社保局

18

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17.85

20

22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

-

19

技能人才中少数民族占比

%

12

14

16

县民宗局

县人力社保局

2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2

11.8

12.1

县教育局

-

21

技能型社会建设满意度



逐年提高

县人力社保局

各建设成员单位

四、重点任务

(一)服务山区产业发展,打造产才融合优质矩阵

1.紧扣传统优势产业需求,赋能农村劳动力增技增收以惠明茶为主导的“一核两区三带”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聚焦做大做强“景宁600”、“惠明茶”、“畲山居”品牌,培育壮大更具全域带动效应的生态农业产业,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为景宁乡村振兴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点培养如茶叶种植及加工、茭白、黄桃等高山果蔬、黄精、铁皮石斛等特色中药材、香榧、竹木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各产业领域的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推动农民群众增技又增收,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先行地。

2.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需求,推动产业工人提素增效围绕精密制造、幼教木玩两大重点产业链培育,加大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丽景民族工业园重点组织电工电气、电子电器、节能电机、通用设备制造等精密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澄照民族创业园为载体,以宇海幼教木玩产业园为龙头,广泛开展竹木加工、幼教装备创新研发和生产销售等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为城北工业园等其他区块培养汽摩配件、节能环保、养生医疗器械等产业相关技能人才。力争规上企业员工三年内接受至少1次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企业“全员技能人才”,已持证人员技能等级再提升一级的工作目标,着力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蓄水池”。加强对高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切实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高技能人才配置情况纳入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体系。

3.突出民族特色产业需求,促进技能人才提档升级。围绕畲族风情旅游特色,聚焦“古老风情的奇妙体验”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为“吃畲菜、住畲宿、购畲礼、看畲艺、逛畲集”全链旅游体验培育风情旅游技能人才,助力打造中国畲族风情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开展“畲乡经理”“畲乡月嫂”“畲菜师傅”“畲宿管家”“畲乡绣娘”等特色培训,提升“畲乡”特色人才品牌影响力,加速构建具有畲族风情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高效匹配。深入挖掘保护传承畲族文化,培育畲族彩带畲族捏塑、畲族刺绣、畲族服饰等畲族传统民族工艺、传统技艺传承等业态的技能人才和民族工匠。加快培育养老、医护、康复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建设浙西南康养中心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4.借力山海协作,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跨越发展。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山海协作的重要抓手,发挥山的特色,借力海的优势,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充分调研劳动者就业意向以及培训需求,定点设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联动式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以人才交流合作为切入点,两地共推技能人才联谊、跨区域交流等活动,促进两地技能大师交流,推动两地企业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长期帮扶结对机制,在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优势互补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助力山区县跨越发展。

(二)健全终身培育体系,打造技能人才山区县成长高地。

5.开展技能养成行动技能素养从小抓起。深入推进“新劳动教育”,全面提高畲乡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景宁县各中小学校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充分利用景宁县各校外研学基地、讲习场所等资源,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技能进校园”活动,围绕畲族特色产业,传承畲族传统文化技艺技能,打造若干个面向青少年的“民族小工匠”系列研学基地,为县内外青少年民族文化研学提供配套服务。增强中小学实践活动课、技能学习课堂、职业启蒙、职业体验、职业规划指导等职业技能认知课程开发力度,引导景宁青少年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

6.开展享学银龄行动,促进老年人技能提升。景宁县老年大学、景宁县社区学院(老年学院)要充分发挥老年人教育的阵地作用,以景宁老年人技能学习需求为导向,增加老年技能培训服务供给,开展面向全体、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生活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智慧生活;大力推广“丽学通”线上学习活动,用好老年教育学习服务公共平台,引导更多老年人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充实精神世界,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7.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构建职教共享圈。主动对接浙江省山区26县共富政策,通过1-3年努力,实现景宁职业高级中学校园整体搬迁,将景宁职业高级中学暨民族分院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建成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应用本科有机衔接、普职顺畅融通、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齐头并进的全国民族地区现代化优质中职校,在校生达2700人以上、年培训学员4000人次以上、高级工认定500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发展走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区)前列。助推景宁民族分院建成一个建筑专业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争取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牌。推动景宁民族分院建设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景宁民族学院”建设,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长学制、双证制(专科文凭、高级工证)培养人才。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继续推行“百师千徒”工程,开展技能人才研学活动,助力技能人才走进企业,打造具有景宁特质的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育样板。

8.搭建技能评价新桥梁,贯通人岗匹配快车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景宁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畅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渠道。到2027年,我县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30家以上。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促进两类人才流动和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畲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等,继续开发浙江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促进地方传统特色技艺传承。根据市场需要,广泛开展由我县开发的8个浙江省专项能力考核规范,如畲乡粉皮制作、茭白种植、苔藓种植、畲族捏塑、畲族刺绣、畲族彩带编织、畲乡喜饼制作、永生苔藓艺术画制作等,科学、规范、有序地全面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实现五年内不少于1200人次的专项能力培训,有效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覆盖面广、接地气、简单实用的乡土工匠。加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征集遴选力度,有序开展培训评价试点工作,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提质扩面。探索实施“新八级”制度试点,鼓励技能人才往专精深发展,打破职业天花板,提升技能岗位职业地位。到2027年,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置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现率100%。

9.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激活技能培育引擎。聚焦特色产业、新业态工种、传统技艺,汇聚部门合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擦亮“畲乡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开展一年一次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育引领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有效提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推动就业创新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动员本土技能人才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承办省市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巾帼建功立业、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实施“匠苗培育计划”,鼓励职业高级中学、民族分院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探索合理有效的竞赛奖励机制,以及职业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机制。结合“中国畲乡三月三”、中国好“畲”系列等文旅节庆活动,推行“赛展演会”结合的办赛模式,举办具有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技能展示、展演、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技能、关注技能。

(三)探索技能共富路径,打造技能就业良性循环。

10.针对重点群体培训需求,精准发力技促就业。面向有培训需求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大搬快聚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围绕促进就业需求的目标,开展三年内的全员轮训活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领域,针对县域内6家养老护理机构、7家托育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等全员轮训活动,切实提高智慧健康养老、普惠托育专业领域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在提质增效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和提升生活品质。聚焦电子商务、网约派送、快递物流、网络媒体运营等新业态新职业发展和从业人员技能提升需求,优化培训服务,不断完善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面向我县电商、直播从业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同时加快培养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立足县域“三小经济”实际,瞄准2.3万外出创业的“畲乡经理”创业大军,全面实施“畲乡经理”劳务品牌建设工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企业成长需求、地域分布需求开展定制式、送教式到商会的中级班培训,与知名高校、优质机构合作开展高级班培训,通过立体化培训体系提升“畲乡经理”就业创业能力,力争五年开展“畲乡经理”系列培训2500人次以上。

11.大力鼓励创新创业,护航技能人才择业就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活力集成改革,进一步强化对创业实体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企业持续发展动能。结合县域资源,大力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提升孵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双创带动作用。组织“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景宁选拔赛、浙江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景宁赛区等赛事活动,发掘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培育一批创业实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青年创业支持计划,拓展畲乡青年创业思维,提升创业能力。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畲乡经理”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大力推进“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技能型创业主体。

12.精准技能就业帮扶,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建立畲乡工匠信息库,推进线上线下畲乡工匠就业网络招聘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畲乡工匠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依托基层保障员队伍,充分发挥景宁144个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载体的作用,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闭环体系。强化景宁劳动力摸排,依托数字就业迭代升级重点群体精准帮扶机制,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援助计划,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达100%以上。针对景宁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订单式定向定岗培训,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走技能就业之路,促进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群体技能学历双提升。落实“春风送岗”、“畲乡就业大篷车”等系列招聘活动,每年向农村地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切实推动农民技能就业和企业短期用工保障双赢。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体系,加大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岗位供给力度。

13.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圈。构建完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聚力打造“就在畲乡”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全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圈”,健全就业大数据监测机制。依托“中国畲乡”APP、“畲乡云就业”、“景宁就业”抖音号、“畲乡百事通”等媒体平台,搭建线上对接平台,每年度人岗有效对接达8000人次以上。健全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清单制度,优化公共就业服务队伍,提升服务队伍能力素质。

14.培养技能型农民,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为核心,培育一批技能型农民。深入实施“农三师”(农作师、农商师、农匠师)培育工程,其中农作师包括多肉种植、苔藓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种植能手,中蜂、肉兔、生猪等养殖能手等;农商师包括茶产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农匠师包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传统技艺类人才等。结合“农三师”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探索打通农业技能培训与技能人才认定通道。加强农村本土特色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服务“三农”的乡村工匠,鼓励本土高技能人才下基层助推乡村共富专项行动。实施“农村电商”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养,引导农村劳动力掌握数字技能,通过电子商务、直销直播、网红带货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15.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动技能增收创富。2025年前,在景宁县国控集团、城投集团、交通集团和文旅集团等四大集团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将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及对企业的贡献作为工资收入合理增长的主要依据。县内所有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企业建全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鼓励其他中小微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机制,努力打通“工人增技—企业增效—工人增收”的共富链条。探索技能型共富企业建设,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等情况作为企业享受政策补助和办理项目审批重要依据之一。

(四)营造技能成才氛围,打造最优技能发展生态。

16.加强社会基本单元建设,布局匠心技能生态。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面向21个乡镇(街道)创建至少4-5个技能型共富工坊,面向8个社区创建至少3-4个技能型社区,面向44规上企业创建至少6-7个技能型企业。通过支持建设一批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形成各类基本单元建设的认定标准体系,培育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和学习文化,增强各类组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由线到面逐步形成县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大格局。

17.倡导全民学习技能,营造“人人持证”社会生态。广泛调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性,鼓励“人人持证”,在全县范围内培养一批技能型干部,探索干部技能认证机制。依托景宁职高、景宁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景宁社区学院、民办培训机构等载体,利用各类网络教育平台的资源优势,推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应用,推出一批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的如茶艺、烹饪、养老护理、育婴等各类生活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便民利民、可感可及、提质增效,满足广大劳动者的个性化技能培训学习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精神富裕。

18.选树先进典型,构建引领示范生态。积极推荐我县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新时代浙江工匠”、“绿谷精英”等人才项目遴选,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艺传承、技术创新、技能攻关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技师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到2027年,评出10名以上“畲乡杰出工匠”,建成15家以上“畲乡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创新成果评选、展示等活动,切实保护高技能人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收益。

19.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技能激励生态。做好景宁籍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对引进的E类以上技能人才可享受畲乡人才一次性补贴和购房补贴,未成年子女就学由县教育局给予依据现有人才政策统筹安排,对符合条件的未购房的可申请租住人才公寓及租房补贴,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可免费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同时依托景宁现有的人才之家和人才驿站,为畲乡技能人才提供就业指导、信息共享、创业培育、政策共享、城市融入等全方位服务。

20.提高社会地位,健全技能政治生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开展技能人才“推优入党”工作,在景宁县“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中设置一定比例的技能人才代表,建立景宁县党政领导班子每人联系一个高技能人才代表的机制,每年利用春节或中秋节等节假日党政领导班子慰问高技能人才代表,在“畲乡英才”“拔尖新秀”系列评选活动中提高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占比。

21.弘扬工匠精神,厚植技能文化生态。持续开展“技行畲乡”品牌系列宣传行动,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工匠活动周”。围绕人口集聚区、产业集聚区,在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非遗馆、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做好工匠文化、技能生态的空间和窗口展示。广泛开展技能职业体验活动,整合资源,部门共建设立职业、技能体验中心,周末、节假日在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所设立技能角、技能园地等技能展示、技能互动区域。开展“技能人才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立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对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一次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题工作汇报。各责任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依据本规划,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制定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相关重点任务,明确任务清单、路线图、时间表。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定期对部门、乡镇(街道)负责的工作进行跟踪督促。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建立技能型社会建设指标评估体系和满意度测评制度,将技能型社会建设成效列入对部门、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强化政策支撑

完善和优化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条件和机制保障,每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保障推动景宁技能型社会建设。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和衔接,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按规定支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

在景宁融媒体中心各类平台上设立技能人才宣传专栏,每年定期宣传技能人才;在技能型乡镇(街道)、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企业等基本单位设立技能人才宣传栏;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好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宣传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推进、共享建设成果的良好局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