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

2022-04-15 14:43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旅委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第一章 规划总论

第一条 规划范围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涉及两个街道、四个镇、十五个乡,为整个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行政范围,规划面积约1950平方公里。

第二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项目建设阶段),中期2021年-2025年(品牌建设阶段),远期2026年-2030年(目的地建设阶段)。

第三条 规划依据

(一) 国家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8月27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1月1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8月2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6月1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9月1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3月1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6月29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10月1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1日;

(二) 部门文件与行业标准

10)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1日;

11)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1日;

12)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3年5月1日;

1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2年01月01日;

14)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9年2月1日;

1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1月1日实施;

16)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国家建设部,1993年12月20日;

17) 《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年12月1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林业部,1994年12月1日;

19)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文化和旅游部,2001年9月1日;

20)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文化和旅游部,1994年1月22日;

21)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文化和旅游部,1990年2月20日;

22)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2000年10月26日;

(三) 地方规划与地方规定

u 浙江省层面

1)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

u 丽水市层面

3) 《丽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

4)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

5) 《丽水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6) 《丽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景宁层面

29) 《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

30)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1) 《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4年);

32)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3) 《景宁畲族自治县千峡湖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34) 其它相关的规划、规范与政府文件、政策。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丽水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围绕 “生态、休闲、养生”的主题,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创新,积极挖掘畲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之下的价值,整合县域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产品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县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名城打造,使景宁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 统筹兼顾原则

景宁旅游业的发展要与浙江省及丽水市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旅游业辐射面广,带动性强。景宁旅游应旅游开发与旅游服务发展并重,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统筹兼顾;城建、文物、交通、工商、贸易、邮电、文教、环卫、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旅游、城镇居民生活通盘考虑,相互协调,使其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合理整合资源,科学地组织全区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以构建和谐景宁为目标,将景宁城市旅游与景宁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景宁城乡旅游新产品。

3) 市场导向原则

景宁旅游产品开发、经营、营销等各项工作均应牢牢地以其长三角经济圈的需求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紧贴核心市场不放松。

4) 开拓创新原则

景宁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人文资源,在保持原有风貌不变的基础上,旅游产品因开拓创新,给游客以全新的体验。在新的旅游模式下升级增加新六要素:文化、慢旅游、浪漫、精品、环境、深度。

第六条 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形成以畲族文化旅游为龙头,以高山养生养老和高山探险旅游为亮点,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延伸的特色突出、产品新颖、配套完成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改善、优化旅游环境,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使景宁成为浙南地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承接地,确立景宁在丽水旅游业中的畲乡旅游功能区地位,使景宁成为浙江省少数民族旅游的标志性品牌和高山游的特色旅游胜地。通过发展旅游业,全面提升景宁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增加景宁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产业比值,为景宁社会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章 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七条 旅游资源现状

按照国家产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景宁旅游资源普查共确定旅游资源单体217个,平均每平方公里0.11个。主类8个全部覆盖;亚类24个,覆盖率为77.42%;基本类型57个,占基本类型总数的36.78%。

第八条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与普通级成“金字塔”形,在217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共确定五级旅游资源2个,四级旅游资源11个,三级旅游资源21个,二级旅游资源85个,一级旅游资源98个。优良级旅游资源34个,占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15.7%,普通旅游资源183个,占旅游资源总数的84.3%。详见附表二。

第九条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既均衡又有相对集中,布局相对理想。从旅游资源富集程度和品相来分析,五级旅游资源分布:红星街道、大漈乡各有一个;四级旅游资源分布:红星街道和大漈乡各有2个和1个外,还分布在鹤溪街道2个、大均乡1个、九龙乡1个、景南乡2个、渤海镇及库区各1个;三级旅游资源分布:鹤溪街道5个、红星街道3个、大漈乡1个、东坑镇3个、景南乡2个、大均乡1个、沙湾镇1个、标溪乡1个、澄照乡1个、毛垟乡1个。详见附表三。

第十条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 生态环境较好,高山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

2)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利于开展多种旅游项目。

3) 资源的分布较为合理,利于旅游活动的组织

4) 自然旅游资源不具有典型性和奇特性,不利于突出差异性和唯一性。

5)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具有区域垄断性优势。

6) 多数旅游资源还未进行有效开发,潜力巨大。

第三章 发展定位与战略目标

第十一条 发展定位

以全域旅游的概念打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使得旅游发展方式得到优化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产品主打民族文化体验、山水健康品牌,将景宁建设为集自然风光游览、高山健康度假、特色文化体验、滨水休闲、高山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中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

第十二条 形象定位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形象定位为:神奇畲乡·幸福之旅。

备用形象定位:畅游诗画景宁,做客秘境畲乡。

首先,“神奇畲乡”与“诗画景宁”突出景宁山水资源核心。本次规划以彰显自然风光的“神奇畲乡”作为宣传口号,并融入户外运动主题,把景宁山水品牌打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系列关于自然生态和人之间最佳和谐的健康旅游项目。

其次,“幸福之旅”与“秘境畲乡”突出景宁人文资源核心。此次规划真正将灵魂重新注入到畲族文化旅游之中,以集聚、生活、表演三位一体的方法激活畲民族文化旅游这台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概念大戏,让一个民族在旅游的概念下存活和继承下去;让游客有更深层次、更大广度的参与和体验畲族人民原生原味的生活方式,提升游客对畲族民俗文化游的“获得感”。

第十三条 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旅游基础配套提升和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到2030年,把景宁县打造成为中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浙江省畲民族文化旅游、山地旅游第一品牌,打造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地质公园,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景宁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并以旅游业为带动,实现景宁县国民经济新一轮的增长。

第十四条 阶段性目标

近期(2015年-2020年):赶超与跨越发展阶段(项目建设)。以打造全国中国畲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实施重点:围绕“文化、生态、健康”的旅游主题,策划畲族文化体验、生态养生、高山健康等为主的项目,策划旅游节庆活动,迅速引爆人文体验、健康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到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旅游人次1000万,人均消费840元,带动县域就业5万人。详见附表四。

中期(2021年-2025年):提升与转型发展阶段(品牌建设)。在重点引擎性项目和重点景区(点)的带动下,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整体旅游环境建设,积极发挥畲乡人文旅游和生态休闲游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使景宁旅游初步具有目的地品牌;同时逐步丰富景宁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体系,跟进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生态旅游,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实现旅游收入170亿元,旅游人次1400万,人均消费1230元,带动县域就业8万人。

远期(2026年-2030年):目的地品牌建设阶段(目的地建设)。保持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形成综合实力强大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多层级产业链条,建成旅游软硬件设施和服务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国际旅游知名目的地,打造中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实现旅游收入265亿元,旅游人次1600万,人均消费1660元,带动县域就业10万人,旅游业成为景宁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第十五条 发展战略

实施“畲乡人文旅游与生态旅游为主体,资源整合与品牌牵动双重驱动”的整体战略,以建设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高山健康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以人文体验游、健康度假游、生态休闲游游为产品开发导向,塑造与推广“神奇畲乡·幸福之旅”的旅游形象。具体战略包括:品牌牵动战略、整合联动战略、转型增效战略、竞争合作战略和全域开发战略。

第十六条 客源市场预测

1) 基础旅游市场:浙江省;

2) 核心客源市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

3) 拓展客源市场:湖北、湖南等华中地区,辐射至北京、天津、山东等环渤海湾经济区以及港澳台

4) 海外市场:东南亚市场,日本和韩国市场及欧美市场

第十七条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围绕做好“畲民族”文化、做足“生态文化”、做成两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目标,构建以高山农业观光、高山避暑度假、高山生态养生、高山户外运动、滨水休闲养生养老、畲民族文化体验、特色文化创意、茶文化体验为主的产品体系。

1)做好“畲民族”文化

以“畲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为发展主线,以民族文化体验、特色文化创意、畲族风情演艺业、茶文化体验为重点,建设民族特色鲜明的长三角特色文化名县,中国国畲族风情旅游目的地。

2)做足“生态”文化

建设以高山农业观光、高山生态养生、高山避暑度假、高山户外运动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打造景宁生态健康福地这一旅游新概念,将景宁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3)做成两个“省级特色小镇”

整合县城周边旅游项目,将整个县城分为两个省级特色小镇来打造:围绕鹤溪的畲族文化体验小镇、围绕外舍的畲乡小镇。

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十八条 空间发展战略

本次规划提出“凤凰腾飞”空间发展战略,具体为“核心引领、一环提升、一体带动、两翼齐飞”。

核心:指以鹤溪老城区为人文旅游核心。

一环:指环鹤溪老城的各个乡村景区、特色小镇、旅游景区组成的旅游环线。

一体:指以鹤溪街道、红星街道为龙头,以大均、澄照两大外围乡镇为支撑,向南沿G235旅游带及沿线各乡镇组成的山水人文旅游综合体,是本次凤凰腾飞战略的凤体,是引领和带动景宁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和增长极。

两翼:指西向的瓯江小溪旅游经济发展带及沿线乡镇形成的凤之西翼,东向的千峡湖旅游经济发展带及沿线乡镇形成的凤之东翼。

第十九条 空间功能结构

构筑“一环多极、两沿四区”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环:是以县城区为中心,周边乡村为支撑的一条精品环线。按照5A景区标准规划,打造具有鲜明畲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旅游城市。

多极:指鹤溪老城、外舍新区(畲乡小镇)、澄照副城和省级畲族风情度假区。

两沿:指沿瓯江小溪-千峡湖水域旅游景观及沿湖旅游经济发展带;沿G235的旅游休闲养生经济发展带。

四区:指环鹤溪畲族文化体验区、大东景生态休闲养生区、东北部千峡湖运动休闲区及西部乡愁文化体验区。

第五章 旅游功能分区规划

第二十条 空间功能分区

景宁旅游共分为4大功能区:环鹤溪畲族文化体验区、大东景生态休闲养生区、东北部千峡湖运动休闲区、西部乡愁文化体验区。

第二十一条 环鹤溪畲族文化体验区规划

1)位置范围

由县城周边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乡镇构成,包括鹤溪街道、红星街道、澄照乡和大均乡。

2)功能定位

以畲族文化体验、畲族文化创意、畲族风情演艺等业态为主,打造成为以休闲度假、综合接待、人文考察为主要功能的畲族文化体验中心。

3)形象定位

畲族文化之源,生态休闲胜地。

4)开发思路

重点突出畲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让畲族文化在旅游经济的涵养中重新继承起来、鲜活起来、发展起来。将文化遗产在生活和演义中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体现出旅游生活化,生活旅游场景化的文化与生态实验的关系,让畲族文化重新灵魂附体,将景宁打造成全国唯一的畲民族旅游目的地。

5) 建设项目

建设畲族文化体验小镇、畲乡小镇、大均畲乡之窗景区、畲乡风情旅游度假区、千年山哈宫和封金山景区。详见附表五。

第二十二条 大东景生态休闲养生区规划

1)位置范围

包括大漈乡、东坑镇、景南乡、雁溪镇、家地乡、梅岐乡等乡镇。

2)功能定位

建设成为生态养生、避暑度假、农业观光、茶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畲乡休闲度假基地。

3)形象定位

两江生命之源,养老养生福地。

4)开发思路

以“生态、健康”为主题,策划以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区,并根据东坑梯田发展基础,建设浪漫爱情小镇,弥补景宁市场的空缺,打造浙江省高山休闲度假高地。详细项目见附表六。

5)建设项目

包括云中云中大漈景区、东坑爱情小镇、上标-望东垟景区、雁溪古风生态休闲度假区、飞云峡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第二十三条 东北部千峡湖运动休闲区规划

1)位置范围

包括红星街道、渤海镇、九龙乡、郑坑乡等乡镇。

2)功能定位

建设成为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峡谷探险、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为主要功能的华东户外运动及休闲基地。

3)形象定位

千峡万谷之缘,户外探险天堂。

4)开发思路

以“健康、运动”为主题,策划户外运动主题产品,以千峡湖户外运动旅游区龙头项目为引擎,带动周边九龙、渤海及郑坑的发展,为旅行者创造一个中国唯一的户外运动、地质考察、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的峡谷旅游胜地。

5)建设项目

包括千峡湖户外运动旅游区、九龙山地质公园、炉西大峡谷旅游区、世外杨山旅游区等项目。详细项目见附表七。

第二十四条 西部乡愁文化体验区规划

1)位置范围

包括梧桐乡、沙湾镇、英川镇、鸬鹚乡、毛垟乡、秋炉乡、标溪乡、大地乡等乡镇。

2)功能定位

建设成为古村落民宿、菇文化体验、农业观光、野外宿营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原乡体验基地。

3)形象定位

香菇文化之源,原乡风情佳境。

4)开发思路

大力发展以“菇文化、原生态”为主题的原乡生态旅游,将菇文化原乡风情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古村落民宿、菇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养生度假、慢生活体验、野外宿营于一体的景宁原乡风情体验区。

5)建设项目

包括英川镇菇文化风情园、沙湾古村落文化度假区、梧桐慢生活小镇、鸬鹚马仙故里等项目。详细项目见附表八。

第六章 旅游形象塑造与市场营销

第二十五条 旅游形象定位

“神奇畲乡·幸福之旅”作为景宁旅游发展的主要形象定位。

“畅游诗画景宁·做客秘境畲乡”作为备用形象定位。

第二十六条 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1)旅游地名称

建议在以后的旅游建设和旅游营销中,涉及到旅游地名称时,统一使用“中国畲乡·小县名城”这一名称,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这一品牌。

2)旅游地标徽

建议以“畲”字作为景宁旅游的标志。以“畲”字为设计架构,强调其不可替代的地域概念与地方色彩。凤凰为畲族的图腾,把“畲”字上半部分的“人”字设计成展翅的凤凰,下半部分设计成山川碧水,寓意度假区处在青山绿水之间,生态良好,令人神往。也可向社会征集旅游地的标徽,这样既可以征集理想的标徽,又起宣传作用。

3)旅游地标准字体

规划组认为景宁在各种标识标牌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广告标准字体(中英文对照),在各种广告、门票、标牌、旅游地图和纪念品等上都统一使用标准字体,以便在游客心中形成统一的形象。

4)旅游地户外广告

要在主要目标市场做旅游户外广告,有针对性地选用旗帜横幅、灯柱模型和大型气球等广告形式,把以“畲族风情游、高山健康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激发客源地人们的出游动机。

5)旅游地纪念品

设计各种刻有旅游地标徽的手工艺品、明信片和T恤等,还可以制作各种印有景宁风景的画册和挂历等,提高景宁旅游知名度。

6) 旅游地交通

将旅游地交通作为景观路建设,凸显旅游主题,使其具有景观游览功能的线型游览廊道。

7)旅游地户外广告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到两位具有一定知名度且与景宁有密切关系、广为大众所喜爱的明星担当景宁旅游的形象大使,还可以聘请景宁当地知名人物宣传景宁旅游,作为景宁旅游的形象代言人。

第二十七条 旅游行为识别系统设计

1)提高旅游服务水准

政府要制定各项行业服务标准,提高全民旅游意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其次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水准,制定服务程序、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培训措施,传播良好的旅游形象。

2)提高旅游地居民的形象

旅游地居民形象对旅游区(点)形象的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旅游地的民俗风情都是依靠当地的居民得以传播,所以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范旅游地居民的言行举止。

3)增加游客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多考虑设计一些让游客共同参与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多谈谈心得体会,增强游客们对景宁的认识,为改善旅游地服务、旅游规划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 旅游市场营销

1)主题营销

打造景宁“一镇一品”的节庆文化体系,即一个小镇一个品牌节庆。将“中国畲乡风情节”作为景宁畲乡体验小镇主题营销活动的重点,政府主导,鹤溪街道及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作为节庆活动的核心区域,重点形成畲乡风情体验、畲乡美食节两个活动内容;后期争取省政府或文化和旅游部参与主办,使之成为面向全国的“畲乡博览会”。在畲乡小镇定期举办“中国畲乡三月三”,扩大规模和宣传力度,并升级成为全国畲族人的“民歌节”。大漈乡定期举办“畲乡杜鹃节”,渤海镇定期举办“千峡湖垂钓节”,东坑镇以“爱心梯田情人节”为主题营销节庆,鹤溪街道以“敕木山帐篷露营节”为主题营销节庆。

2)联合营销

在做好各种形式的广告促销外,应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要超前制定与布置旅游促销计划。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销,弥补景宁畲乡旅游的网站景点购票、客房预订等功能,采用电脑网络预订方式等。

3)网络营销

建立景宁自有的中英文版旅游网站;建立景宁的旅游网络论坛,在网上开展征集景宁旅游形象和旅游宣传口号的活动,促使关心景宁的人士都积极参与到景宁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来。建立游客数据库。做好微营销,搞好微旅游,建设微信公众平台。

4)形象广告营销

采用不同形式的广告媒体和手段,如通过有一定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报纸、书刊和宣传册等进行广告宣传,将立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相搭配,硬性广告与软性广告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叉投放,为树立和强化景宁旅游形象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5)公关营销

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大赛、设计一套体现景宁形象的旅游礼品等公关活动传播景宁旅游。

第二十九条 智慧旅游营销

1) 智能化公共服务提升旅游目的地信息可获得性

以智慧旅游为技术支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导航、导览、导游和导购。

2) 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每一个接触点,智慧旅游都提供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每一次智慧旅游为游客带来的边界服务,都是一次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宣传,不仅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更推广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3)互动式分享服务传播旅游体验

智慧旅游在游客提供“全程式”旅游服务的同时,也为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提供了广阔的、安全的、及时的平台。

第七章 旅游要素规划

第三十条 旅游交通规划

1) 对外交通规划

加快温武铁路选线与规划建设,让游客可方便快捷的到达景宁,促进景宁旅游发展建设。溧宁高速公路G4012、G322、G235的续建,进一步提升其运输质量,积极、主动对接温州机场、丽水机场、长深高速、沈海高速、温州火车站、丽水火车站等已建成及规划建设项目。加速温武铁路选线与规划建设,让游客可方便快捷的到达景宁,促进景宁旅游发展建设。

2)旅游区内部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以“一高二纵一横一连四通道”为主骨架(景宁十二五交通规划),县客运中心为枢纽,各通乡、村公路和库区航道和水运码头为辅的交通运输体系,以联网公路及水运建设促进景宁旅游内部交通网络的完善。

一高:溧宁高速公路G4012;

二纵:G322、G235;

一横:庆景青公路(X201、X802);

一连:标溪~雁溪~东坑公路(X804、X801、X808);

四通道:大顺至莲都大港头(X009)、交见圩至英川至龙泉叶村(X802、X305、X803)、家地至庆元上店(X801)、东塘至寿宁石门洞(X806)。

近期建设草鱼塘至大漈至梧桐公路工程,中期建设渤海至G235公路工程、东塘至石门洞公路改建工程及大漈至景南公路工程,远期建设标溪至雁溪至东坑公路改建工程。其中G235作为景宁的风情大道,规划打造一条具有畲族风情的风情大道;将九龙至英川的县道作为景宁的风景大道,规划打造一条联系景宁各景区的滨水风景大道。

3)交通支持要素规划

加强对车站的管理。完善交通站场建设,近期完成各大景区停车场新建工程,建设完成景宁二级汽车客运站。完善道路交通牌示的指示功能。

4)畲乡绿道系统规划

规划4条自行车风景道,形成“一横一纵两环”的空间结构;确定4条步行风景道,形成“三环一线”的空间结构。

a) 自行车风景道

一横:即联系县域东西向各景区的自行车骑行道路,以各县道为基础。

一纵:即以沿途畲族风情村寨作为背景联系南北向各景区的自行车骑行道路,以G235省道作为基础。

两环:即环敕木山自行车骑行道路,城区-大东景自行车骑行道路。

b) 步行风景道

三环:即畲乡小镇游步道、环敕木山游步道和大东景游步道。

一线:为鹤溪街道通往畲乡之窗景区的游步道。

第三十一条 旅游住宿规划

1) 旅游酒店数量

预计到2020年,需床位数15000个,8家高档酒店,12家中档酒店,15家低档酒店,200家民宿(近期农家乐已处于饱和阶段,以发展酒店为主)。2025年床位数26250个,13家高档酒店,11家中档酒店,13家低档酒店,525家民宿;2030年32000个,16家高档酒店,7家中档酒店,8家低档酒店,747家民宿。见附表九、十。

2) 规划措施

大力鼓励民宿经济的发展。2020年前,高、中、低档、民宿房间比例为2:2:2:4;2021-2025年,高、中、低档房间、民宿房间比例为2:1:1:6;2026-2030年,高、中、低档房间、民宿房间比例为2:0.5:0.5:7。提高民宿占旅游酒店的比例,并对民宿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布局上,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景区外围,应以度假饭店为主;在乡村旅游景区外围,应建设一定数量的度假村和乡村旅舍;在旅游特色村,应在村庄规划小区建设一定数量的特色民宿。注重少数民族特色,实施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 旅游餐饮规划

加强与饭店、旅行社、旅游网站的合作,推出“景宁美食之旅”的旅游线路。举办景宁乡村美食文化节,如农家美食节、金猪民俗节等。宣传畲族特色餐饮,带动餐饮的创新和发展。采用生态美食发展模式,鼓励建设生态餐厅。

第三十三条 旅游购物规划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努力激活旅游商品开发的投资渠道;突出景宁畲族文化特色,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抓好旅游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商品科技含量,切实加强市场营销。

第三十四条 娱乐设施规划

开发畲族文娱项目,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如中国畲乡风情节,畲族“三月三”民间节庆,畲族“分龙节”等。把《印象山哈》风情歌舞剧作为拳头表演项目进行培育,结合畲族山歌表演,畲族婚俗表演,畲族祭祖表演,畲族茶道表演,畲族猎俗表演,畲寨欢乐夜表演,畲家乐表演,传师学师表演等,以丰富的表演项目来留住游客。

组织融娱乐、购物、夜宵、表演、交际于一体、参与性强的夜间娱乐活动。在鹤溪河、千峡湖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和开展水上娱乐活动。如水上畲族民俗表演、水上餐厅、水上旅馆、游船观光、漂流、赛艇、跳水及垂钓等。

第三十五条 文化发展规划

构筑“凤鸟展翅、点面联动、百鸟朝凤”的空间布局架构。“凤身”:以县城为核心,包括外舍区块、环敕木山、澄照区块。为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展示、文化体验服务和民族文化产业核心区块。“西翼”:以向西沿庆景公路及其支线至英川镇为脊线,包括西部各乡镇。主要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展示板块。“东翼”:向东沿千峡湖到九龙乡为脊线,包括东部各乡镇。为畲族文化保护展示、湖泊体验型文化产业重要区块。“点”:是指民族重点乡镇、畲族文化保护体验区、标志性文化设施、风情街、风情景区、民族村、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畲族文化集中展示点等。“面”:是指区域性畲族文化展示区、文化产品生产区、文化产品展销区和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第三十六条 商务发展规划

加强商务设施建设。近期促进现有设施与待开发建设项目的设施升级及建设;远期应结合规划建设的酒店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会议中心及商务中心,以满足当前景宁旅游发展的需求。

提供商务办公场所管理水平。通过收购、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务集团,在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化、优质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培育商务品牌,引入大型国内外知名会议、会晤的开展,重大商务办公企业入驻。加快打造景宁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按级别、按类型、按人数分层次打造各类商务服务设施,培育出属于景宁的商务品牌。

第三十七条 露营地发展规划

建设七大露营基地,包括炉西峡露营地、隆川露营地、敕木山露营地、大漈露营地、望东垟露营地、千峡湖露营地和马坑露营地。露营地类型方面包括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等。详细见附表十一。

第三十八条 旅游线路规划

1) 常规旅游线路

a) 环线:鹤溪街道——大均乡——梧桐乡——标溪乡——雁溪乡(大漈乡、家地乡)——景南乡——东坑镇——澄照乡——鹤溪街道——红星街道,涵盖了县域主要的乡村旅游节点。

b) 西线A:鹤溪街道——大均乡——梧桐乡——沙湾镇——鸬鹚乡——英川镇。

c) 西线B:鹤溪街道——大均乡——梧桐乡——沙湾镇——毛垟乡——秋炉乡。

d) 南线A:红星街道——鹤溪街道——大均乡——梧桐乡——沙湾镇——标溪乡(大地乡)——雁溪乡(家地乡)——景南乡。

e) 南线B:东坑镇(白鹤)——大漈乡——雁溪乡——景南乡——东坑镇。

f) 东线:九龙乡——渤海镇——郑坑乡——红星街道——鹤溪街道——澄照乡——东坑镇——梅岐乡。

2) 专题旅游线路

畲族原生态文化体验线路:炉西峡大峡谷旅游区——千峡湖户外运动旅游区——世外杨山旅游区——畲乡小镇——畲族文化体验小镇——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飞云峡旅游度假区——东坑爱情小镇。

高山休闲体验线路:云中大漈景区——东坑爱情小镇——飞云峡旅游度假区——封金山景区——雁溪古风生态休闲度假区——上标—望东垟景区。

千峡湖户外运动线路:世外杨山旅游区——千峡湖户外运动旅游区——炉西峡大峡谷旅游区——九龙山地质公园。

西部乡愁体验线路:大均畲乡之窗景区——梧桐慢生活小镇——沙湾古村落文化旅游区——鸬鹚马仙故里——英川镇菇文化风情园。

舌尖上的景宁线路:红星街道(石锅石斑鱼)——鹤溪街道(闷狗肉、豆腐娘、憨驴菜、惠明寺禅茶)——大均(畲族药膳)——梧桐(山溪烧烤)——鸬鹚(田鱼锅仔、泥鳅田螺锅)——英川(酒糟英川田螺、英川小吃)。

第八章 保障系统规划

第三十六条 旅游城镇规划

规划确定一个主中心景宁城区(鹤溪街道、红星街道),一个次中心(东坑镇),四个旅游镇(景南、大漈、大均、澄照),五十个旅游村(双后降村、东弄村、周湖村、敕木山村、惠明寺村、包凤村、金丘村、漈头村、大张坑村、塔堪村、大均村、李宝村、伏叶村、泉坑村、大赤坑村、新庄村、道化村、隆川村、仙姑村、家地村、石壁村、深垟村、根底岘、桃源村、茗源村、章坑村、马坑村、梅坑村、旦水村、安亭村、鸬鹚村、梧桐村、岗石村、杨山村、炉西村、高演村、雁溪村、小佐村、彭村村、垟心村、西一村、西二村、梅岐村、郑坑村、吴布村、王塆村、忠溪村、英川村、标溪村、上标垟村)的旅游城镇建设格局。

将鹤溪街道和红星街道作为景宁城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城镇来打造,主要功能定位为风格突出、特色明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中心城镇。东坑镇作为旅游服务接待次中心城镇来打造,主要功能定位为县城东南部各镇进出景宁的门户,县域东南区块旅游组织网络中心和接待中心,县域东南部旅游服务接待重镇。景南、大漈、大均、澄照四个旅游城镇分别打造成为高山湿地考察接待镇、高山养生旅游镇、景宁“橱窗”形象展示城镇、畲族风情展示城镇。

第三十七条 旅游接待服务中心规划

规划形成三个旅游服务中心、十个旅游服务点。旅游服务中心为鹤溪旅游服务主中心、外舍旅游服务次中心、白鹤旅游服务次中心。十个旅游服务点为英川旅游服务点、沙湾旅游服务点、大漈旅游服务点、金丘旅游服务点、大均旅游服务点、郑坑旅游服务点、九龙旅游服务点、东坑旅游服务点、渤海旅游服务点、毛垟旅游服务点。近期主要打造东坑旅游服务点、渤海旅游服务点。

鹤溪旅游服务主中心位于溧宁高速公路G4012鹤溪出口处,处于通往景宁城区及各大景点的必经之道上,是景宁旅游的北大门。接待中心除了要提供景点介绍、路线导游、器具租赁等服务外需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接待需求,还要承担特色节庆、土特产介绍展卖等一系列旅游内容的展示。同时,强化接待中心的外观设计,使其成为景宁旅游的入口形象节点。

外舍旅游服务次中心拟建于外舍街道西汇村,位于千峡湖库区边,在通过九龙山、千峡湖、炉西峡等景点的必经之路上,因而可以说外舍旅游服务次中心是景宁北部旅游的主要节点中心。

白鹤旅游服务次中心拟建于东坑镇白鹤村,溧宁高速公路G4012出入口处,紧密结合景宁与温州等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溧宁高速公路G4012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景宁与温州及其他城市的联系时间;白鹤村位于大东景旅游区与环敕木山旅游区之间,因而白鹤旅游接待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第三十八条 绿化美化规划

景区绿化。包括了观光游览区、休闲度假区的绿化。规划中的景区绿化选用具有地方特色、色彩鲜明、美化作用突出的树种和花卉。

公共绿化。包括了公园、街头绿化。公共绿化选用色彩鲜明、耐修剪的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可以布置部分的花境。

道路绿化。包括了道路绿化、交通岛绿化及停车场绿化。道路选用生长快、抗风性、抗污染性强的乔木树种。

居住绿化。包括居民区、四旁树、居住区道路绿地等。规划的居住绿地率在25—55%之间。选用树种与公共绿地的植物相似。

第三十九条 建筑风貌规划

1)城区建筑风貌

整个城镇的建筑色彩以两到三种颜色为主要色调,可考虑从“畲风”两字入手,畲族建筑都以“黑白”为主色调,这两种颜色颇具时代特征,视觉效果强烈。在景宁城区的景区及沿河商业街的部分区域应以畲族传统建筑风貌为主。景宁城区的其它建筑,应突破“火柴盒”式的呆板造型,强调建筑美,如推广坡屋顶 、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要注重小巧、灵动、层次丰富和变化多样。

2)东坑镇建筑风貌

在东坑镇营造古廊桥文化,体现畲族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突出东坑在景宁旅游的特色。

3)旅游镇、旅游村建筑风貌

规划旅游镇、旅游村的建筑风貌,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求与景区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在旅游景区已建三四层以下的建筑要改为畲族传统建筑的传统风格,禁贴墙面砖,鼓励新工艺刷泥墙,增设木质外窗;新建的不得建三层以上的民居和其它建筑;提倡建二层畲族传统风格建筑,尤其要保持畲族建筑风格的连续性、规模性;25个重点特色村的景区内不允许建“洋房”。

4)旅游环线建筑风格

旅游环线一带的景观建筑风貌,应与整个环线的大旅游环境相协调,尤其是敕木山旅游环线一带:对现有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要进行立面改造,或采用植被予以隔离,要体现畲族民居建筑风貌。

第四十条 工程设施规划

1)电力、电信规划

以《景宁县域总体规划》中的“供电工程设施规划”为依据,做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布置景区的变电站和电网。据估算,近期旅游用电量约2500千瓦/天,中期约7000千瓦/天,远期约10650千瓦/天。

在各旅游区的出入口、接待点或游客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公共电话亭,建立覆盖各旅游区的全方位、立体化通讯网络,全面实现移动电话通讯,在区域范围内,要求无盲点。普遍设立卫星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线敷设至各个分区及宾馆饭店等服务点。可联合电信局,在景区使用新兴的电信产品,方便游客使用,如:酒店宽带网的布设、主要景区内视频点点通的安装等。

2)给水排水规划

据估算,近期旅游用水量约71万吨/年,中期旅游用水量约113万吨/年,远期旅游用水量约139万吨/年。

拟开发的各旅游景区供水,都可以采用树枝状管网布置形式,以各乡镇的配水干管为中心,就近取用自来水管网系统的水源。对于消防用水,除了在公共场所按有关标准设置消火栓外,对于某些特别重要的建筑可以采用特殊消防措施,如自动喷水设备等。设计施工时可与生活饮用给水系统合在一起考虑。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放的原则。在接待主中心镇与次中心镇,要求各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纳入政府环保局的统一规划与统一管理的计划中。

第四十一条 旅游安全规划

1)人身财产安全

a) 加强全县治安管理,创造安全旅游大环境。

b) 要求旅行社为游客购买保险,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事故赔偿机制,确保游客人身、财物安全。

c) 落实好景区内安全防范措施,特别要注意索道、崖岩、林道、湖边的防护设施。设立危险警告标志,在险要地段,明显位置告诫游客可能存在危险。

d) 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防范游客伤亡情况的发生。

2)景区消防安全

a) 完善旅游消防设施建设并进行定期检查。

b) 对从业人员和游客、香客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防范制度。

c) 重视防灾工作,与医疗机构联网,建立高效灵敏的应急制度,配备旅游救援通讯与交通工具。

3)饮食卫生安全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与管理,提高全县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加强景区内卫生安全管理。开展爱县卫生运动,提高全县群众健康意识。4)景区防灾安全

做好典型灾害预告工作,做到及时预告、提前防范、最低伤害。鼓励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运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规划

第四十二条 自然环境保护目标

切实抓好规划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现有污染源的治理,保护水源,防治发生新的污染,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脉、地脉,做到旅游可持续发展。

具体要求:规划区内山脉丘陵的溪流水系应达到国家地面水Ⅰ类水质标准;规划区内河流水系应保持或恢复到国家地面水III类水质标准;规划区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规划区内各村庄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达标率达到100%;规划区内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功能区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切实保护规划区内的人文资源,有专业人员专职从事保护修缮工作。

第四十三条 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落后、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推广沼气净化,使城镇生活污水逐步得以处理:建成县城供、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境基建工程;各河流流域内,污染严重的乡镇或自然村,污水集中处理。

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及时制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水质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加强示范性生态公益林、受保护林场的大气污染管理,严禁在保护区内建设有污染的建设项目,确保保护区范围内的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噪声对城镇居民的污染危害,减少噪声扰民。加强工业、交通、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

加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管理力度,提高三同时的执行率,环境监理工作由以排污收费为主转向排污收费和监督管理并重,加大收费改革,根据国家收费政策,直至由费改税。建立环保110,加强环境案件的受理。

第四十四条 人文环境保护规划

景观、遗址的保护。列入保护目录的遗址,禁止任何人毁坏、改变其状况或外观,但正常的农业活动及建筑物的正常维修可以进行;遗址内禁止一切形式的对地面、空气或水的污染,禁止乱贴任何广告。进行公共工程特别是矿山开采必须通过主管部门的同意。

古建筑、古桥梁、古村落等地面构筑物的保护。编制各保护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古建筑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第十章 分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第四十五条 近期建设(2015-2020)

近期重点开发环鹤溪畲族文化体验区、大东景生态休闲养生区、东北部千峡湖运动休闲区,同时开发西部乡愁文化体验区。近期重点建设大均畲乡之窗景区、畲族文化体验小镇、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千年山哈宫等景区、云中大漈景区、上标—望东垟景区、飞云峡旅游度假区、东坑爱情小镇、千峡湖户外运动旅游区、炉西大峡谷旅游区、九龙山地质公园建设。

第四十六条 中期建设(2021-2025)

中期重点完善环鹤溪畲族文化体验区、大东景生态休闲养生区和东北部千峡湖运动休闲区,重点建设西部乡愁文化体验区。项目主要包含封金山景区、畲族文化体验小镇、雁溪古风生态休闲度假区、世外杨山旅游区、梧桐慢生活小镇等项目。

第四十七条 远期建设(2026-2030)

远期重点完善四个区块的开发建设。重点英川镇菇文化风情园、沙湾古村落文化旅游区、鸬鹚马仙故里;详细见附表十二。

第四十八条 投资估算

景宁旅游业发展主要投资内容涵盖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旅游区公共设施建设、旅游区景区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投入、旅游市场促销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它非营利性工作投入七项,共计投入176.53亿元。其中旅游区公共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投入、旅游市场促销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它非营利性工作投入及部分旅游区景区建设由政府投入,共计约23.5亿元。其中企业投入共计约153.03亿元。详见附表十三。

景宁各景区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共计142.58亿元,其中企业投资130.48亿元,政府投资12.1亿元。近期投资约88.58亿元,其中企业投资81.58亿元,政府投资7.00亿元;中期投资约45.00亿元,其中企业投资40.7亿元,政府投资4.3亿元;远期投资约9.0亿元,其中企业投资8.2亿元,政府投资0.8亿元。详见附表十四。

第四十九条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据经济学家测算,旅游收入1元,能给交通、建筑、保险、商业、工业、农业、林业等行业带来4元以上的收入,旅游业给景宁近中远期GDP的贡献将远非20.5%。

社会效益。规划末期可提供约9万个就业岗位。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得景宁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建设,会拉动景宁交通、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发展。

环境效益。旅游区域的环境得到改善,区域居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也会随之提升,城镇面貌也定会焕然一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