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2529002666113M/2022-684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景防指办〔2022〕1号 成文日期: 2022-01-04
发布单位: 景宁畲族自治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通知

2022-03-04 09:54 信息来源: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各乡镇(街道)防治动物疫病领导小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2021年以来,全国共报告发生8期野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呈点状散发态势,近期我省也在散养禽群中检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核酸阳性样品。冬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高发季节,我省水系水网发达,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野禽将病毒传入家禽群里的风险不容忽视。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重要性,树立“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理念,筑牢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现就做好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冬季集中补免,确保免疫质量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突出抓好水禽、鸽子、鹌鹑、淘汰蛋鸡以及60日内出栏的肉禽免疫,堵住防控漏洞。进一步压实强制免疫主体责任,指导养殖场户按程序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工作,落实免疫档案制度,详细记录免疫信息,确保免疫工作可追溯。

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组织村级防疫员、养禽场(户)对未经免疫或对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下的,要督促养殖主体查找原因并及时开展补免,规范免疫操作,确保免疫质量。对拒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的,要依法依规处置。

二、迅速开展检测排查,化解风险隐患

1.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借助数字畜牧应用系统,掌握辖区内家禽养殖、屠宰、调运等情况,利用检测、调运、屠宰、检疫等关键数据,做好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评估,对各类可能引发疫情的因素要及时分析预警。切实抓好活禽规模场、中小散户以及省外调入水禽等高风险群体监督抽检和病原学监测,一旦发现病原学监测阳性,及时按程序将样品送省级复核确认。

2.组织开展疫情排查。乡镇(街道)根据辖区内饲养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排查。加强辖区内禽类肉品经营化的监管,严禁销售来源不明、未经检疫、无检疫证章的活禽及禽类产品。对发现疑似症状的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野禽等,要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对发现的疫情,按照“早、快、严、小”原则坚决拔除,严防疫情扩散。县防指办按照2020年版《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开展专项监测。有针对性的对农贸市场、家禽集中屠宰点、候鸟主要栖息地、养殖场等重点区域,根据风险评估,疫控中心组织开展一次高致病性禽流感专项监测。同时,配合省市开展专项采样监测。

三、严格落实综防措施,筑牢安全屏障

1.提升养殖主体生物安全水平。指导养殖场(户)落实各项防疫安全制度,严格执行未经消毒的鸡笼、蛋箱、车辆、工具、人员等不进入养殖场生产区,已出栏家禽不返场饲养,未经检验或未经隔离饲养的种禽和苗禽不进场混群饲养等防疫措施,不从活禽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购买家禽饲养。积极引导家禽养殖场(户)改进养殖方式,实行封闭式饲养,避免野禽接触,避免水禽和其他家禽混养,加强场舍和器具清洗消毒。鼓励父母代以上种禽场、具备条件的地区及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

2.加强流通调运环节风险防控。强化省外调入家禽及其产品风险评估,规范活禽跨区调运,督促调运主体落实调运前备案、省际报验和落地报告等主体责任。强化调运风险管控,加大省外调入禽群监测力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监测阳性的省外禽群来源地按规定实行限调措施。

3.加强屠宰交易环节清洗消毒。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促指导家禽集中屠宰点、农贸市场等主体做好环境和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避免活禽暂养,严格人员卫生防护和分区隔离等防疫措施落实。尤其是出现病原学监测阳性的场点,要督促主体严格落实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

4.加强“活禽交易规范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家禽屠宰、杀白上市工作,禁止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区内活禽交易行为。各乡镇(街道)、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及时处置行动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保障春节期间人民身体健康和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5.加强宣传引导。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打通防控知识宣传“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防控知识普及率,引导防疫主体“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消除公众恐慌心理,促进家禽业健康稳定发展。

 

 

 

 

 

 

 

 

景宁畲族自治县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月14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