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25290026666826/2022-68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2-15
发布单位: 东坑镇人民政府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2-02-15 10:26 信息来源:东坑镇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1,东坑镇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丽水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及省市关于法治政府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要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了我镇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大力发展人民调解组织,实现10个行政村调解组织全覆盖,在全镇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成立镇、村级调解委员会共十一支队伍。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案件46件,口头调解案件11件。为解决我镇在处理矛盾纠纷和综治信访维稳方面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法治乡镇示范建设

我镇作为第一批法治丽水建设示范乡镇根据县委依法治县办的指导意见,完善了合法性审查组织机构开展行政合同审查6件;全面完成执法人员换证工作,目前我镇有15名执法人员,已全部完成;严格制定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行政执法主体、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成功创成市级法治示范乡镇,东坑村省级民主法治村,桃源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2021年我镇与浙江五豪律师事务所签订聘请法律顾问合同书,并在司法局的支持下,继续为各村免费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建立了一支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作用。年来,法律顾问协助我镇开展合法性审查6次、行政诉讼案件5件、并在处理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强化法治宣传引导

加大宪法宣传教育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普法助民村居行”“普法助学校园行”系列普法活动,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落实干部学法制度

强化领导班子带头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月、9月专题学习《民法典》、《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换届纪律要求“十严禁”;强化全体干部集体学习,先后组织3次干部学法专题会,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例》、《景宁畲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景宁畲族自治县荣誉市民条例》,不断增强全体干部法治意识。组织全镇干部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应知应测试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建档考试,全镇干部准备充分,复习到位,认真应考,成效显著。

二、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镇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大行政决策谋划不够到位,今年由于工程进度问题,重大行政裁决未能顺利实施,并且因与部门对接不够到位,导致公示时间不一致被督查扣分。二是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干部职工的依法执政能力仍待加强,由于景文高速项目建设即将完工,各类遗留问题待解决,对相关法律知识要加大宣传,一方面要让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干部依法执政的工作能力。

三、下一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水平。一要尽快完善镇政府决策运行的法规体系,从职责、权限、程序等方面对镇政府决策运行的各环节、各科室予以明确界定和规范。二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決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以及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切实提高决策质量水平。

(二)在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的同时,我镇也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充分运用镇村法律顾问的专业职能,到村居、校园开展法治讲座,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开展要求,通过举办宣传活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镇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为法治政府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层。

(三)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制度。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按要求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工作。四是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联动机制。强化镇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力度,确保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