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07-4128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07-09-10
发布单位: 县发改局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一五”水产养殖规划

2021-09-13 23:01 信息来源: 县发改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第一章 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一、水域资源

(一)地理位置

我县地处浙江省南部山区,东经119°14′~119°58′,北纬27°39′~28°11′之间。境内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连泰顺县和福建省的寿宁县,西与庆元市、龙泉县交界,北与云和县、丽水市接壤。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现辖5镇19乡。全境南北长58.8km,东西宽73.3 km,总面积1949.98km2,全县总人口17.73万人。目前共有五个建制镇:县城鹤溪镇、沙湾镇、东坑镇、渤海镇、英川镇,县城鹤溪镇位于县域中部偏北,东经119°38′,北纬27°53′,距省会杭州市376km,距浙西南中心城市丽水 80km , 是温州与浙西南的后花园 , 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第三层次,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土地结构分布

全县土地总面积193859.47公顷,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为 179076.14 公顷。其中 : 耕地 14577.28 公顷 , 占7.52%;水域 3415.82 公顷 , 占 1.76%;园地 2177.77 公顷 , 占 1.12%;林地 156788.58 公顷 , 占 80.88%;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我县地形复杂 ,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 , 发源于洞宫山脉的阪江支流小溪 , 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 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 , 形成两岸宽约 124.6 公里的狭长带 , 构成了 " 九山半水半分田 " 和 " 两山夹一水 , 众壑闹飞流 " 的地貌格局。境内海拔高低悬殊 , 最高的大漈乡海拔 1020 米 , 最低的陈村乡海拔 80 米 , 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 779 座 , 其中 15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10 座 , 最高峰为大漈上山头, 海拔 1689.1 米 。 海拔 250 米以下的低丘占 4.4%, 海拔 250米 --500 米的高丘占 20.6%, 海拔 500米--800米的低山占 34.5%, 海拔 800 米以上中山占 40.5%, 中低山合占 70%, 若从高空俯视 , 整个地面千皱万裙 , 峰峦簇拥。

(三)水域分类

1.水域类型:我县水域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水库水域;二是山塘水域;三是溪流水域。

2.水域面积:现有水域面积3415公顷,其中:中型水库3座,254公顷,小二型以上20座,106公顷;山塘70处,33公顷;坑塘20公顷,溪流面积3000公顷。

3.可养鱼面积:全县可养鱼面积337公顷,其中:中型水库和小二型以上水库共23座,300公顷;山塘40口,17公顷;坑塘20公顷。另外有近7.8万亩稻田可开展水产养殖。

境内河流主要属瓯江水系和飞云江水系,河流多急流,落差大。南部大白坑为飞云江水系,流入泰顺。小溪属瓯江水系,为瓯江最大支流,由西南曲贯全县,集诸山之水,在青田县溪口与大溪汇合。小溪在沙湾以上分两支,一支为毛垟港,另一支为英川溪,两溪汇合后成为小溪,流经沙湾、标溪,梧桐、大均、外舍入滩坑水库,主要支流有毛垟港、英川溪、标溪港、梧桐坑、大赤坑、鹤溪、炉西坑、大顺坑等。境内的八条主要溪流,多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迳流量较大,水流较急,水面不稳定。水位暴涨暴落明显,对渔业捕捞生产和人工增殖工作带来不利因素,所以溪流基本不能作为养殖水域。

二、水文气候条件

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空气湿润。从总体看,县内光、热、水资源相对丰富,且在大部分时间和区域范围内配合良好,生长期长,适合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

(一)气候

 我县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存在着垂直地带。据县气象部门测计,县城年平均气温 17℃ 。境内海拔每升高 100 米 , 年平均气温约降低 0.59 ℃, 100 米以下的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 18 ℃左右 ;200--300 米的丘陵地区 , 年平均气温 17 ℃左右 ,400米--600 米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 15 一 16 ℃左右 ,800米--1000 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 14--12 ℃左右。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 , 月平均气温 6.6 ℃; 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 , 月平均气温为 27.7℃ , 县域极端最低气温 -8.3℃ , 一般年份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4℃, 极端最高气温为 40.5℃ , 一般年份为 3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 241 天 , 最长 259 天 , 最短 230 天 , 平均初霜期为 11 月中下旬 , 终霜期为 3月份的上旬。

(二)水质

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年平均降水量为 1542.7 mm 。全县8条主要小溪支流,流域内工业经济欠发达 ,人为工业污染少 , 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及许多小支流水质均为I-Ⅱ类,适宜生态渔业开发。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力资源占全省的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十分之一, 可开发水力资源55万kW,到2005年底已建电站131座,装机容量25.184万kW,有水库调节功能电站25座,水库开发为渔业养殖创下良好条件。

一般水域水质清新,水库透明度在40—100cm,山塘透明度30—50cm。水体肥瘦分:清瘦、贫瘠型;一般肥;较肥沃。

三、水生生物资源

(三)水生生物

我县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植、动物和微生物3类。县内各主要溪流流水较急、氧气充足,流域内基本无工业污染,着生着大型丝状绿藻、软藻等水生植物种类,以及腐殖质碎屑,为鲢、鳙、鲤、鲫、鲴等鱼类提供了大量天然饵料。我县水库中的天然饵料,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甲藻、金藻和裸藻的种类也不少,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都比较丰富;底栖动物以摇蚊幼虫、软体动物的螺类为多;高等水生植物以挺水植物芦为主;浅水区则有浮叶植物和苦草等沉水植物。山塘的饵料生物有绿藻、裸藻、硅藻比较丰富,原生动物河床的卵石表面着生固着丝状绿藻和硅藻类,在卵石下或藻丛中居住着大量的各种昆虫的幼虫。  

(四)鱼类资源

据调查,我县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罗非鱼、溪水白鲳、黄颡鱼、鲶鱼、倒刺鱼巴 、圆吻鲴、黄鳝、泥鳅、鳊鱼、池沼公鱼等;甲壳纲有青虾,腹足类有似瓶圆田螺(俗称薄壳田螺),瓣鳃纲有河蚌等。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水生动物有大鲵,俗称娃娃鱼。

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鱼、罗非鱼、淡水白鲳、鳙鱼、鲢鱼、鲫鱼、鳊鱼、薄壳田螺等,似瓶圆田螺(薄壳田螺)作为我县高山地区出产的特色水产品,近几年来已为广大消费者所钟爱,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看好,发展潜力巨大。

鱼种生产情况:目前我县的鱼种生产量少,以从外地调运为主。历史上,鱼种一直靠外地供应。县国营鱼种场自1984年投产以来,曾为我县的渔业生产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鲤鱼、草鱼、鳙鱼、鲢鱼等鱼种。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县养殖水面不多,鱼种需求量不大,周边县市鱼种生产量比本地多且价格便宜,受市场制约,仅靠培育鱼种经济效益不明显,近几年县国营鱼种场已基本不生产鱼苗、鱼种,只是根据养鱼户所需,到外地调运鱼种。2004年鱼种场承包给个人开展休闲渔业基地建设,效益较好。在英川镇、沙湾镇一带有一些农户自繁自育鲤鱼水花、夏花,提供给本县东部高山地区的农户进行稻田养鱼,一直未间断过。

 

第二章  水产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

一、水产养殖现状

(一)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80年代前,我县淡水养殖比较落后,处于“人放天养”的状况,水产品主要靠溪流捕抓以及从沿海地区调进,群众菜篮子里难得看见水产品。80年代中后期,随着县鱼种场建成,政府鼓励发展水产养殖,我县水产养殖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养殖水平也逐步提高。为推广渔业生产,水产部门对农民进行多次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选择水源方便、水质好、阳光足、易管理的稻田挖塘,多品种搭配养殖,实行精养高产,近年鱼产量逐年提高。2005年全县渔业总产量505吨,产值593万元,其中养殖产量465吨,捕捞产量40吨。全县养殖水面积3887公顷,其中山塘26公顷,养殖产量28吨;水库185公顷,产量50吨;稻田3667公顷,产量377吨;其他9公顷,产量10吨。

我县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精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山塘粗养等;养殖水域是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山塘养殖、坑塘养殖等。渔业总体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第三产业比重不大。引进试养的名特优新品种有罗非鱼、加洲鲈鱼、建鲤、淡水白鲳、鳊鱼、罗氏沼虾、中华绒毛蟹、倒刺鱼巴(军鱼)、瓯江彩鲤、湘云鲫等,其中罗非鱼、淡水白鲳等已成为现在的主养品种,

我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特别是英川镇、沙湾镇和东坑镇一直有传统的养殖习惯,2004年稻田养鱼面积5.5万亩。

(二)主要成绩及经验

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做好渔业科普宣传,积极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做好水产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科技素质和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水平,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一是大力发展稻田养殖田鱼田螺,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二是积极开展水库亚冷水性鱼类的移植;三是积极发展渔业第三产业,其中塔坎渔种场水上乐园、白鹤湖休闲渔业区等已呈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05年实现涉渔产出390万元。

二、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品种单一、模式老化,名特优品种养殖少,市场竞争力差,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

(二)养殖水域利用率差,水库、山塘、稻田养殖的单产低,经济效益差。

(三)群众思想观念更新慢,传统的“靠山吃山”观念根深蒂固,群众只着眼于做山上文章,不善于做水上文章,市场意识不强,水产养殖投入少,管理跟不上,效益和优势不能体现。

(四)是技术推广、渔业管理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新品种开发引进难度大。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群众资本积累不多。因此,长期以来,渔业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渔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很少。养殖业保险机制尚不健全,抵御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五)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力度不大,如高山薄壳田螺、石蛙等没有做大做强,渔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六)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制约了产业层次提高。水产养殖从业者文化层次较低,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养殖管理粗放、结构不够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一直没有水产院校的毕业生录用到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现有技术人员技术老化,技术人员断层,科技滞后于生产科技支撑力不强;县、乡两级推广网络不健全,乡镇没有推广机构及相关人员。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一)面临形势及前景展望

我国加入WTO后,对渔业品种结构、养殖技术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无公害、绿色、安全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能更好地发挥水产绿色资源的优势,获得更佳的市场机会;采用绿色生态生产进行绿色营销,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的功能价格比。在未来的贸易格局中,谁拥有“绿色”,谁就掌握了占有市场的主导权。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认证正日益红火,越来越多的企业争取申报“绿色”认证。我县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加工大有可为。

(二)发展潜力

1.水库渔业水域可持续利用容量分析

全县现有水库水面面积约360公顷,随着今后五年开发电站的水库蓄水,特别是滩坑电站的建成,将增加水库水面面积5000多公顷以上。现有的水库中,中型水库3座253公顷(上标水库84公顷,英川水库86公顷,白鹤水库83公顷),小二型以上20座106公顷,其他小(二)型以下山塘水库近33公顷。目前这些水库基本上没有有效养殖,大库水面投放了少量花、白鲢鱼种,只有白鹤水库开展网箱养殖,水库渔业的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若今后5年蓄水的水库全部开展水产养殖,以300kg/公顷的产量测算,可年产鲢鳙鱼1700多吨,同时可投放网箱11万平方米以上,产量不容低估。几座山高水冷的水库发展亚冷水性和溪流性鱼类养殖前景也非常看好。

2.休闲渔业发展潜力分析

我县是畲族的主要发祥地,畲族文化历史悠久,境内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业污染少,具有发展休闲渔业的独特优势。县内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畲族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都将成为休闲渔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点。目前,我县涉鱼休闲项目正在兴起,开辟了溪鱼馆、水煮鱼馆、田鱼馆、田螺馆等特色餐饮业,近郊的一些休闲山庄也生意红火。但休闲渔业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随着滩坑电站的建成,休闲渔业发展空间将大大拓宽,必将带动我县休闲渔业发展。

3.稻田利用潜力分析

我县现有10.5万亩稻田,其中可利用发展稻田养殖的达7.8万亩以上。至2005年,我县已发展推广稻田养鱼面积5万亩,稻田养螺面积0.5万亩。稻田养殖还有很大拓展空间,而且目前稻田养殖方式粗放,投入少、单产水平低,养成鱼平均单产只有30kg,培育鱼种平均单产只有12kg,稻田养螺平均单产也只有20kg。养殖品种仅限于田鱼和田螺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如虾、蟹、甲鱼等养殖还没有开展。

4.其他水域的利用潜力分析

主要包括山塘水库、坑塘养殖和山区溪流的增殖放流。山塘、坑塘在我县面积不是很多,山塘自然养殖条件不是很好,坑塘单位面积较小,这些水域发展潜力不是很大。山区流溪地处高海拔地带,水质清新优良、水温偏低,适合开展溪流性和亚冷水性鱼类的增殖养殖,有较大挖掘空间。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及期限

一、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渔业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广水产养殖高产技术,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配套法规建设为保证,全面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以水产养殖增效,农渔民增收为目的,积极培育绿色水产品品牌,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做好“绿色渔业”文章;坚持总体规划、一次定位、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开发高新化、经营集约化、运作市场化、利用环保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集环境保护、基地建设、生态渔业、效益渔业、产品开发、水产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绿色渔业产业集成体系。

二、规划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原则

坚持适时、适度开发,根据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合理规划养殖生产,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及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

(二)市场导向与产业化开发原则

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区位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效优质水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预见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进行养殖功能布局规划。

(四)导向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水域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鼓励养殖区转移至水体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水域。

(五)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原则

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相对集中,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的水产品和产区。

三、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5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以近期规划水平年为重点。

 

第四章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定水域养殖面积;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保障水产养殖户基本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进一步健全养殖业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养殖;加大投入,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建设,提高渔民素质、健全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产养殖发展目标

定性目标:规划到2010年,水产养殖总量居全市中上水平,品牌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发体系科学合理,达到养殖苗种良种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创立培育一个对外统一的绿色水产系列品牌,水产品加工有较大的突破发展。

定量指标:到2010年,规划全县水产养殖面积5300公顷,养殖产量达到2800吨,养殖总产值达到2800万元。

 

第五章  水产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是指我县管辖的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区域的大体坐标位置为北纬27°39′~28°11′,东经119°14′~119°58′之间,区域总面积1949.98万平方公里。

一、水产养殖功能区规划

(一)分功能区域规划

根据我县养殖现状和特点,水产养殖功能区可分中、小型水库亚冷水鱼养殖区、稻田生态养殖区、滩坑水库渔业生态养殖区、山塘养殖区等四大类。

1.中、小型水库亚冷水鱼养殖区:范围包括中小(二)型以上水库,其中中型水库有3座、可养殖面积253公顷(上标水库84公顷,英川水库86公顷,白鹤水库83公顷),小(二)型以上水库20座、可养殖面积106公顷。这些水库海拔较高,山高水冷、水质清新,适宜养殖亚冷水鱼,规划发展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特色渔业养殖区。上标水库已成功移植了池沼公鱼;英川水库、白鹤水库现进行常规鱼大库和网箱养殖,但效益不是很好。

2.山塘养殖区:范围包括鹤溪镇、沙湾镇的淡水池塘、坑塘等。该功能区域按山塘的主要功能来确定养殖方式,承担饮用水功能的水域主要实施鱼类的保水型生态养殖;其它类型水域主要以精养为生产常规水产品、常规鱼类养殖及休闲渔业开发。

3.东西部结合,西部为主的稻田生态养殖区。范围主要包括鹤溪镇、沙湾镇、英川镇、东坑镇、外舍乡、梧桐乡、毛垟乡、秋炉乡、葛山乡、景南乡等18个乡镇,主要养殖品种为田鱼和高山薄壳田螺,可养殖面积7.8万亩。

4.滩坑水库渔业生态养殖区。滩坑水库建成后,利用水库水面进行大库养殖和网箱养殖,并大力开展“溪鱼”养殖。

(二)分水域区域规划

1.大型水库

我县将在“十一五”时期形成的大型水库——滩坑水库,水库养殖面积达10.5万亩,属我县和青田县辖区,水库面积我县占75%。利用水库水面进行大库养殖和网箱养殖,并大力开展“溪鱼”养殖。发展水库常规鱼类的生态养殖,重点建设水库绿色渔业带。

2.中型水库

中型水库3座,分别是:上标水库有可养鱼水面84公顷,英川水库有可养鱼水面86公顷,白鹤水库有可养鱼水面83公顷,这三个水库,主要是大库投放花、白鲢鱼种自然养殖,配套网箱养殖。花、白鲢的投放搭配比例,一般为80%和20%。白鹤水库和英川水库可考虑进行银鱼增殖或是开展亚冷水性鱼类(如匙吻鲟、杂交鲟等)养殖,增强捕捞生产力,发挥和提高水库水域的渔业生产潜力和水体利用率。

3.小(一)、小(二)型水库

我县小(一)、小(二)型水库,大多属于近几年新开发的水电站水库,位于高海拔的地区,水质优良、水温偏低(一般最高不超过25℃),水深一般在3—15米之间,单位面积在15—400亩之间,非常适宜开展溪流性和亚冷水性鱼类(如匙吻鲟、杂交鲟等)养殖,较大的小(一)型水库可套养部分网箱养殖。至2010年,将有小(一)型水库5座,可养鱼水面60公顷,按每亩产量20kg计算,可产鱼18吨;小(二)型水库15座,可养鱼水面50公顷,按每亩产量50kg计算,可产鱼37吨。

4.池塘、山塘小水库

我县有小(二)型以下山塘小水库70座,面积约30公顷。通过改造,增加苗种及其它投入,可充分挖掘其潜力。条件较好的池塘、山塘开展施肥为主的精养,鱼种放养搭配以上、中、下三层水体综合立体考虑,科学搭配,一般上层以花、白鲢为主,中层以草鱼、鳊鱼为主,下层以鲤、鲫、罗非鱼为主,适当搭养其他品种。有条件的水域也可开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

二、渔业生产布局

包括池塘、山塘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等。

(一)以稻田养殖为主的生态渔业养殖区。范围包括鹤溪镇、沙湾镇、英川镇、东坑镇、外舍乡、梧桐乡、毛垟乡、秋炉乡、葛山乡、景南乡等18个乡镇。

(二)以大水面开发为主的水库渔业深度开发养殖区。范围包括渤海镇、九龙乡、英川镇、东坑镇。

(三)县城周边休闲渔业区。全县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在县城郊区一带结合渔业旅游、餐饮、休闲、垂钓与水产养殖,发展休闲渔业。规划范围和主要区域:滩坑水库库区,县城鹤溪上游张春区块,县城瓯江小溪上游溪口、大均区块。

(四)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开发区。主要针对我县高海拔地区的小(一)型以上水库,规划如下:

序号

养殖区名称

位   置

面积(亩)

养殖品种

规     划

1

上标水库

东坑镇、景南乡

1260

亚冷水性鱼类和常规鱼类

大库增殖与网箱配套

2

英川水库

英川镇

1300

亚冷水性鱼类和常规鱼类

大库增殖与网箱配套

3

白鹤水库

东坑镇

1245

溪流性鱼类和常规鱼类

大库养殖与网箱配套

4

景润水库

沙湾镇

140

溪流性、亚冷性鱼类

大库增殖与网箱配套

5

蒲洋水库

澄照乡

68

亚冷性鱼类

大库增殖

 

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内容

一、高山薄壳田螺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

以英川镇、葛山乡为中心,辐射带动东部海拔在600米以上的乡镇建立无公害稻田养殖薄壳田螺基地8个,总面积10000亩,分年度实行。列表分解如下:

乡  镇

英川镇

葛山乡

毛垟乡

秋炉乡

景南乡

面积(亩)

3500

1500

1000

1000

1000

乡镇

鸬鹚乡

沙湾镇

大漈乡



面积(亩)

500

700

800



二、滩坑水库渔业深度开发养殖

利用水库水面进行大库养殖和网箱养殖,并大力开展“溪鱼”养殖。科学确定其养殖容量,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总量,为保护山区水库水质,积极发展以鱼类资源增殖保护和积极稳妥发展库区网箱养鱼为重点,原则上鼓励沿库农民进行网箱养鱼,发展休闲游钓业等,限制外来户的投饵网箱养殖规模。生产有机、绿色水产品。

三、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

利用我县优良的生态环境,通过招商引资,规划上标水库、英川水库、白鹤水库、景润水库、蒲洋水库等中型和小(一)型水库开展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类的人工增养殖,主要养殖品种可选择倒刺鲃(军鱼)花鱼骨 、匙吻鲟、杂交鲟、丁鱼岁 、笋壳鱼等,总投资500万元。

四、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示范园区建设

以西部乡镇为主,开展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示范园区建设,发展面积共计20000亩。列表分解如下:

乡镇

沙湾镇

英川镇

东坑镇

鹤溪镇

澄照乡

外舍乡

毛垟乡

秋炉乡

景南乡

面积(亩)

2500

2000

2000

1500

2500

500

1000

1000

500

乡镇

鸬鹚乡

大漈乡

标溪乡

梧桐乡

梅岐乡

雁溪乡

家地乡

大地乡

葛山乡

面积(亩)

1500

1000

500

500

500

500

1000

500

500

五、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结合旅游、餐饮、休闲、垂钓和水产养殖,在县城郊区一带发展休闲渔业。重点在滩坑水库库区外舍围滩区开展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在县城鹤溪上游开展水上乐园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在瓯江小溪上游溪口大均开展休闲渔业基地建设。总投资2500万元。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完善服务,为养殖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分解落实规划,完善配套措施。细化年度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宣传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大力支持和参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发展水产养殖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渔业和新品种的引进研发等。提高对养殖业的典型示范带动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科技攻关项目经费,组织科技人员攻关。

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加强种苗体系建设,搞好原良种的选育、驯化、繁育。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的收集、传递。

二、转变养殖方式,搭建水产养殖发展新平台,促进水产养殖业升级。

由粗放养殖向标准化养殖的转变。特别在稻田养殖方面,要以建立水产养殖质量标准化基地为契机,推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养殖。

由传统养殖品种向名优品种的转变。池塘养殖要推广多品种多茬养殖,稻田养鱼要改变单一的田鱼向虾、蟹、鳖等名优品种方向发展。

由“单一养殖”向“综合养殖”转移。根据不同生物在食物链所处的位置及水层分布情况,合理搭配养殖种类,实施立体生态养殖,提高水域的利用率。

四、延伸产业链,实现由“养殖”向“养殖、休闲、加工”等拓展。发展休闲渔业、建立与养殖相配套的养殖产品加工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推行无公害养殖生产,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控制和监督管理,确保从事养殖的水域环境完全符合生产要求,同时加强对苗种、饲料、鱼药等生产投入品种的监督、管理。

六、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水平。用现代科技来武装水产养殖业,提高水产养殖水平。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合,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科技进步对养殖业的贡献力。积极推进科研与生产的全方位对接,设立科研实验基地,实现与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积极搞好“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采取培养、引进的方针,培训技术骨干,提高技术素质,壮大县级水产科技力量。

七、加强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增强养殖业的生机和活力。建立产销联合体、实行农户+基地+公司组成的产销联合体,引导组建合作社,发展壮大稻田养殖。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农户闯市场,注重抓好品牌宣传,打响绿色水产品品牌。管理与保护并举,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渔业资源保护。随时掌握渔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制定体现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渔业资源利用政策,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继续实施和完善“禁渔期”制度和捕捞许可制度,同时加强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炸、毒、电鱼等违法活动。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同时建立渔业补偿机制,对拦河、拦溪大坝等造成鱼类洄游通道堵塞和生态因子变化等的建设单位,征收一定的补偿金,用于渔业资源及其江河生态环境的保护。

 


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一五”水产养殖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质

建设起止年限

实施地点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万元)

其中“十一五”

投资(万元)

备注

合计






14320

3200


1

高山薄壳田螺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

新建

2007-2015

英川、葛山等8个乡镇

建立8个无公害稻田薄壳田螺基地,面积10000亩,产量250吨,产值250万元

300

200


2

滩坑水库渔业深度开发养殖

新建

2008-2020

滩坑水库

进行大库养殖面积7.8万亩,产量1700吨,网箱养殖面积230亩产量11500吨

10220

1000


3

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

新建

2007-2015

上标水库、英川水库、白鹤水库等5座中型水库

开展溪流性、亚冷水性鱼类的人工增养殖,,面积4013亩,产量100吨,产值200万元

500

200


4

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示范园区建设

新建

2007-2010

英川、葛山等西部乡镇为主

建立18个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示范园区,面积20000亩,产量450吨,产值500万元

800

800


5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新建

2007-2015

县城郊区、滩坑水库库区外舍围滩区

建立3-5个休闲渔业基地 ,涉渔收入1000万元

2500

100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