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25290026663320/2021-6544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景卫〔2021〕39号 成文日期: 2021-06-03
发布单位: 县卫生健康局 有效性:

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2021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计划》的通知

2021-10-08 10:45 信息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

为更好地推进我县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全面促进我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现将《景宁畲族自治县2021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景宁畲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

2021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宁畲族自治县2021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计划

2021年,全县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期妇幼健康工作方针,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县委创新实干大赶考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妇幼健康工作核心指标和重点指标,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守母婴安全底线、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模式,补齐工作短板,坚持使命担当,全面完成年度妇幼健康工作指标,不断满足新时期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全县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景宁建设,推动畲乡健康发展。现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2021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指标

(一)健康指标

1.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0/10万以下,杜绝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二)工作指标

1.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 孕28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达98%以上;

3.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标准化发育筛查率80%以上;

4. 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5%以上;

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以上;

6.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控制在0.5%以下;

7. 孕妇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8.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

9.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8%以上,未通过复筛召回率达95%以上;

10.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

11. 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以上;

12. 首次剖宫产率控制在25%以下;

13.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达到99%以上,孕早期检测比例80%以上,努力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14.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达65%以上;

15. 计划生育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16. 高危儿管理率≥80%;

17.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到 100%;

18. 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5%;

19. 两癌筛查率 ≥70%

20. 业务指导卫技人员参与率≥80% ;

21. 妇幼保健人员培训覆盖率≥ 90% ;

22. 健康教育活动覆盖率≥2600/万。

二、主要工作思路

(一)深入实施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是妇幼健康工作的基石,是做实做强妇幼健康工作的基础。要以“规范性、真实性”为尺度,要以问题为导向,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继续围绕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后防视率、新生儿防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儿童肥胖筛查与指导覆盖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等主要指标,紧紧抓住“孕产妇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等核心指标,兼顾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狠抓任务落实,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督导考核,切实开展妇幼基本公共卫生工作。1、严格按照《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要求,加强辖区内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首先要摸清底数,做好辖区内孕产妇数、活产数、0-6岁儿童数等摸底调查,切实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及时掌握早孕及分娩信息,及时提供规范的孕期保健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确保两个系统管理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要按照《浙江省高危妊娠管理办法》、《丽水市高危儿/营养性疾病管理办法》严格筛选高危孕产妇、高危儿/营养性疾病儿童,实行规范管理,强化追踪随访服务,确保高危孕产妇、高危儿/营养性疾病儿童无一漏管。其次要按照《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托幼机构分级量化管理,加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落实儿童健康体检及结果反馈,做好健康指导和干预,保障集居儿童健康成长。再次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流出孕产妇和儿童的委托与保健信息收集,为流入的孕产妇和儿童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后防视率等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2、要坚持把实施儿童健康行动计划融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为0-6岁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视力保健、营养干预、口腔保健、发育筛查、早期发展指导等。要以落实县政府民生实事儿童眼健康筛查项目长效机制为契机,扎实做好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3、加强避孕药具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免费提供避孕药具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网点,拓宽发放渠道,强化互联网+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推广免费避孕药具在线领取,实现避孕药具闭环管理。结合产后防视、人流术后等及时提供免费的药具发放服务,提高免费药具发放服务的可及性。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4、继续落实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与儿童健康管理日常工作相结合,根据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向家长传授中医穴位按揉,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等保健技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5、要切实做好“增补叶酸”、“优生两免”、“两癌”筛查、“艾梅乙”母婴阻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原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生检测”、“两癌”筛查是纳入健康浙江考核的两大妇幼健康指标,特别是两癌筛查工作任务重,各乡镇(街道)务必加强宣传和动员,统筹安排筛查进度,规范服务流程,确保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保障母婴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我县继续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母婴安全管理,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一是要精准掌握生育信息。要充分发挥妇幼健康三级网络优势,通过村网格员及时采集辖区内计划怀孕和已怀孕妇女(包括流动人口)的信息,并按时上报乡镇(街道)卫生健康办,再由乡镇(街道)卫生健康办定期将信息上报给当地医共体院区、分院的妇保医生,确保信息及时对接与共享。重点做好辖区高龄妇女及高危妇女孕情监测,精准掌握孕情底数,动员孕妇早建卡、及时产前检查、适时住院分娩。二是要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首诊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首次建册的孕妇进行妊娠危险因素筛查、评估,早期识别高危孕妇,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全面推行“绿、黄、橙、红、紫”5种颜色分级标识管理,对分级标识为“橙色”及以上的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关口前移,加强妊娠风险防范,通过再生育咨询门诊,为高龄妇女提供生育能力评估、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减少盲目生育,对不适宜怀孕和继续妊娠的孕妇,要做好风险告知,并落实专人随访,切实将孕产妇风险降到最低。三是要加大救治能力建设。加强保健与临床协作,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高危联管与转诊机制,畅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高抢救应急能力。1、加强县人民医院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建设,以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救治网络,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体系,排除救治安全隐患,规范救治程序,确保急救通道畅通,保障每一位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都能得到及时转运和有效救治。2、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评审、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完善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抢救应急预案,强化母婴安全责任落实,及时总结救治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救治水平。3、加强危重孕产妇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业务学习,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岗位练兵、大比武,强化基本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四是要认真落实高危孕产妇核心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把高危孕产妇管理纳入政府考核指标,纳入健康景宁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孕产妇管理责任倒查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完善高危孕产妇信息互通机制,加强县医院与县妇计中心的信息交换,加强流动孕产妇的追踪、委托、随访,认真落实户籍地与发生地双重管理。

(三)全面推广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我县自2019年开展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21年,我们要在全县21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广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项目,计划通过“五个一”工程,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实现项目在我县全覆盖,打造具有畲乡特色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一是开展一次全员培训,要按照国家项目办培训要求,对全县儿保医生开展系统的儿童早期服务技能培训,包括养育风险筛查、儿童早期发展咨询指导、家访服务、养育照护小组活动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建强一支养育照护指导员队伍,每个乡镇(街道)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养育照护小组活动,鼓励基层儿保医生利用我们的场地开展小组活动;三是举办一场养育照护小组活动指导员技能竞赛,提升队伍的整体服务能力;四是举办一场以“儿童早期发展”为主题的大型亲子运动会,倡导儿童早期发展理念,提升养育人的科学育儿技能;五是举办一场全市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现场会,在全市推广畲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工作经验。

(四)创建省级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创建是2021年我县卫健系统大赶考的标杆项目,我们务必以创建为抓手,以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折不扣地推进创建工作,促进我县妇幼健康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一是开展省级围产营养规范化门诊创建工作,通过加强围产营养规范化门诊建设,以巨大儿控制、孕期体重和糖尿病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围产营养服务能力水平,保障母婴身心健康。争取在2021年底前创成省级围产营养规范化门诊。二是创建母婴营养咨询中心,开展“围产期营养、婴幼儿营养”咨询指导服务,逐步提升全县围产期营养、婴幼儿营养门诊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提高母婴健康水平。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督导评估,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不断提升保教人员及家长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景宁建设。

(五)系统谋划,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创新发展家庭照护和幼儿园办托班为主,社会兴办、社区驿站为辅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提高畲乡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要明确目标,谋划长远。“十四五”期间,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省政府的重点工作,要求在“十四五”末,千人托位数达到4.5的目标;2021的任务数是千人托位数要达到2.5,我县至少要新增托位200个,任务相当艰巨,必需进行系统的谋划,加强多部门协作。二是健全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要强化政府主导,将托育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从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用地保障、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加强托育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开展托育服务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确保育婴员、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开展岗前职后培训率达100%,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托育服务队伍。三是加强托育服务指导,增强家庭照护能力。首先,通过深入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产后访视、门诊儿童健康体检等机会,开展养育风险筛查、预警征筛查、咨询指导、家访服务等工作,把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最新理念传播给儿童养育人,为养育人提供婴幼儿照护指导服务,提高照护服务水平。其次,通过养育照护小组活动、父母课堂、健康咨询、网络媒体等形式,为家庭育儿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四是建立健全托育服务综合监管体系。重点加强托育机构质量安全、从业人员、运营秩序等方面监管。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托育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托育服务“好差评”工作,完善评价规则,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六)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方面,要深入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项目。要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落实高危对象风险评估,不断深化优生优育意识,实现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80%以上;提高群众增补叶酸的知晓率和依从性,为服务对象从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免费提供增补叶酸服务,减少神经管缺陷儿的发生;二级预防方面,要规范开展免费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可疑先心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艾梅乙母婴阻断检查项目。要为孕15-20+6周的孕妇的服务对象提供1次免费的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提高产前筛查率和筛查质量,产前筛查率达到 90%以上;严格把握产前诊断的指征,产前筛查阳性的孕妇要及时转诊到丽水市妇幼保健院,给予1次免费的产前诊断检查。要结合婚检、孕前优生检测、产前健康检查,常规开展艾梅乙母婴阻断项目。对阳性孕妇及所生的婴儿要专案管理,及时干预,定期追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三级预防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双指标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提高筛查可疑患儿召回率,提高早期确诊率,确保每例阳性对象得到有效干预,努力减少严重致残致畸缺陷儿的发生。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巩固在98%以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80%以上。

(七)积极宣传发动,确保圆满完成市级民生实事。2021年,市政府将“对全市有意愿的孕妇免费开展一次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作为关爱健康免费筛查之一列入全市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项目具体内容为对全县符合条件(具体见附件2)并有意愿的孕妇,在孕20-26周,免费开展一次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实现全覆盖。对检查结果阳性者,实现追踪随访服务全覆盖。

全县妇幼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宣传,发动符合条件并有意愿参加检查的孕妇进行检查,同时根据我县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实施方案,及时做好追踪随访、转诊、干预等工作。通过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强化胎儿初筛检查,及早发现重症先天性缺陷患儿,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八)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妇幼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是妇幼健康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要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把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所有的工作中,要创新宣传方式,不拘一格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媒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母婴保健政策、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二是实施健康教育巡讲制度。开展健康教育下基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以落实“党员、干部、职工进社区活动”为抓手,加强与乡镇(街道)、社区的沟通合作,加强组织发动力度,积极为妇幼健康宣讲搭建良好的平台。三是常规宣传工作常抓不懈。既要结合日常工作为群众提供个体化的、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服务,也要抓住候诊时机大力开展微课堂讲座,同时还要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世界早产儿日”等重大节日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以点带面,促进宣传工作常态化。四是要巧用他人搭建的平台,开展妇幼健康宣传文艺演出。计划通过县总工会举办庆五一文艺晚会之机,争取选送由县妇计中心职工自编自导的小品节目一个,围绕妇幼健康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妇幼健康知识进行更好的传播。五是积极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各乡镇(街道)要以开展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为契机,规范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质的提升和宣传方式的创新。通过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向儿童养育人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同时,通过育儿经验分享,指导员现场演示,养育者参与亲子活动,提高儿童语言交流、社会情绪、运动能力发展,又提高养育人的育儿技能和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县级养育照护小组活动指导员的辐射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资源,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不断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广度。

(九)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母子健康手册手机APP信息化建设,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与手机APP、门诊诊疗系统对接,力争打造智能化、全流程的妇幼健康移动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服务提醒、业务咨询、预约就诊、健康指导、互动交流等“互联网+”母子健康服务,深化妇幼健康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二是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升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率,促进流产后即时落实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保护女性生殖健康。以再生育夫妇为重点,指导合理安排生育间隔,促进母婴安全。依法完成病残儿鉴定工作。持续做好失独家庭辅助生育服务。加大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关注重点人群特别是青春期人群的避孕节育需求,实施“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项目。三是推广中医药保健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特色作用。在妇幼健康服务中积极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努力减少妊娠并发症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四是加强专项技术监管。1、加大对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推动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助产技术监督管理,严格助产技术机构和人员技术准入,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许可和服务人员资格的培训考核;开展产科质量检查和新生儿复苏技术评估。2、加强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督查,严厉打击“两非”。3、加强爱婴医院督查,全面落实《成功母乳喂养的十条措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促进、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改善产科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康。4、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六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1、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妇幼健康档案系统、艾梅乙、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药具自助发放机、免费药具发放等专项信息系统的专人管理,严防妇幼信息泄露,确保妇幼卫生信息安全;2、依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加强县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服务意识,以机构内分娩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零”次跑为目标,加强宣传,推动“出生一件事”2.0掌上联办,提高“出生一件事”掌上办理、网上办理率。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

(十)加强妇幼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织紧织密妇幼健康服务网,强化资源有效共享、工作协同推进,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县妇计中心以争创“二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为抓手,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科室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进一步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推动县妇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加强基层妇幼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探索适宜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年轻人员加入到妇幼队伍。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争取与丽水学院、温州医学院合作,通过委培,培养科班的妇幼人才,为我县妇幼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服务技能。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并在县逐级开展培训,形成全员学习培训的良好氛围,促进知识技能及时更新;通过举办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大比武等手段,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通过继教项目,积极开展适宜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妇幼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3、加强助产技术促进工程。继续实施《丽水市妇幼健康“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对全县产科助产技术人员、围产保健人员等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每培训必考核,不定期开展助产技术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活动,评估培训效果,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及助产人员从业行为,提高围产保健、助产服务能力与水平。县人民医院要就孕产妇安全管理等内容,至少开展一次全院性的全员培训,形成人人关心孕产妇安全管理的氛围。

(十一)加强专科建设,拓展服务内涵。顺应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加强围绝经期、宫颈疾病、盆底功能训练、围产营养、孕期心理、再生育咨询、儿童营养、儿童心理、儿童眼保健、儿童口腔保健、儿童康复、中医儿科等等专科门诊建设,拓展服务项目,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层次。邀请省、市专家坐诊,外派人员进修培训,加强专科门诊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多元的健康服务需求。2021年,计划以创建省级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为抓手,创建省级围产营养规范化门诊,通过加强围产营养规范化门诊建设,以巨大儿控制、体重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围产营养服务能力水平。另外,通过开展远程智能宫颈癌精准筛查项目,利用上海交大开发远程智能系统,将筛查对象阴道镜图片上传,由后台专家结合TCT、HPV结果进行分析,达到精准筛查的目的,不断提高早期宫颈癌检出率,2021年计划为300名门诊体检妇女进行本项筛查。

(十二)抓实抓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是确保各项妇幼健康工作稳步开展的最重要保障,是当前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一是要强化院感防控工作。要以“零感染”为目标,切实落实好院感防控管理各项工作。二是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并完善防控应急预案,健全各项防控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小门”管控,强化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三是切实把好“核酸”检测关。按照“应种尽种”原则,所有符合接种条件的医护人员进行2针剂的新冠疫苗接种,尽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严格按照“应检尽检”的原则,对门诊避孕节育和妇科手术患者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四是织密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网络。紧紧围绕“母婴安全”的工作核心,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健全危重孕产妇和儿童管理、转诊、救治等制度。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急救、会诊、转诊网络,畅通危重症孕产妇和儿童转诊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成功率,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十三)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县卫健局党委工作部署,依托党建联盟,进一步统筹研究和推动党建工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县妇计中心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强化妇幼健康行业重点技术、重点领域、新业态的风险排查和防范,严防系统性风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压实妇幼保健机构清廉医院建设主体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牢固树立“一岗双责”,落实“九不准”规定,加强廉政风险点及隐患排查和防范。

附件:1.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幼公共卫生工作要点

2.2021年市民生实事项目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工作要求

3.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4.2021年各乡镇(街道)两癌筛查、孕前优生检查任务数

抄送:市卫生健康委,县府办,县委宣传部。

景宁畲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印发

景卫(2021)39号.pdf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