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19-4175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02-21
发布单位: 县经济商务局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三五”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2019-02-21 14:54 信息来源: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前 

“十三五”时期,是景宁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深化“四个新区”建设的重要阶段。

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8—2020)》、《丽水市生态工业发展规划》、《景宁畲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特编制《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三五”生态工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5年景宁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景宁工业领域编制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

一、发展基础

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景宁工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山理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三县并举”、“四个新区”、“五个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产业园区集聚逐步加深,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十二五”以来,在复杂环境下,全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大战略谋划、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加工业、竹木制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五大主导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557万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4%;其中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1957万元,“十二五”年均增长9%。

(二)重点行业发展壮大。“十二五”期间,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调整、行业综合整治等举措,阀门、不锈钢管等梯度转移行业被清退,竹木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逐步壮大。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45.8%提升至5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3家,其中民企500强1家,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的2家,产值达到5000万以上的7家,并形成了以大自然、中信实业、富利达、宏强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三)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通过“低丘缓坡开发、借地发展、推进产业园区集聚”等举措,“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建有丽景民族工业园、澄照农民创业园、城北110区块、王金洋复合产业等四大工业功能区块。2015年,丽景园已形成3800亩的有效用地,并已供地819亩,入园工业企业8家,“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产值4.4亿元;澄照农民创业园已形成680亩有效用地,入园企业2家;城北110区块,入园企业17家,6家投产,“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产值约为4.4亿元;王金洋复合产业区已形成有效供地350亩,已供地201.11亩,入园企业4家,投产企业2家。

“十二五”期间景宁县工业平台情况表

平台名称                    

可供用地亩)                    

已供地(亩)                    

入园企业                    

“十二五”期间完成产值(亿元)                    

丽景民族工业园                    

3800                    

819                    

8                    

4.4                    

澄照农民创业园                    

680                    

150                    

2                    

—                    

城北110区块                    

146                    

130                    

17                    

4.4                    

王金洋复合产业区                    

350                    

201.11                    

4                    

1.2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景宁县积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新增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申报工业类专利100多件;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2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从2012年的1.08亿元提高到了1.8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

(五)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十二五”期间,通过“四换三名”、“低小散整治”等产业组合拳的推进,淘汰了部分落后不锈钢、阀门产能,逐步壮大了竹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2015年该三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2%。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企业存量大幅调整减少时,全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3%,较2012年仅略低了0.8个百分点。

(六)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5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11.427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0.23%,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目标单位内;单位gdp能耗0.2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6.2%,完成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0.1%的目标;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15.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降低率为32.1%,在电力消费方面:全社会用电量1590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0.08%,用电量增速在控制范围内。在污染减排方面,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分别为13.02%、18.12%、17.52%、8.33%,均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七)服务企业体系日趋完善。全面落实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小微企业“助保贷”合作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景宁县工业用地回购承诺实施方案》、《景宁县工业企业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证分拆办理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民族自治县第9位,但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于景宁经济总量小、区域竞争力弱等,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区域发展水平较低

与全市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比,景宁存在很大差距,全市经济发展基本已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化的阶段,人均生产总值迈进8000美元阶段,而景宁却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在全市最低。2011年至2015年,景宁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仅为0.04‰、0.05‰、0.05‰、0.04‰、0.03‰。且景宁远离大中城市经济中心的区位缺陷客观存在,全县工业发展在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全方位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与此同时其他兄弟县、市加快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推进,抢占了区域竞争制高点,对景宁县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二)产业结构单一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3家,涉及11个行业,而有的一个企业就代表一个行业,产业链短,缺乏上下游的产业配套,同时全县也缺乏上亿以上规模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且布局相对分散,协作程度较差,集聚效应难以显现。

(三)平台发展水平不高

现有工业发展平台4个,均存在规划不到位、产业定位和发展导向不明确、开发建设层次比较低的问题。“十二五”末,丽景园虽已形成3000多亩供地,但入园企业仅8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澄照农民创业园处于建设期;城北110工业区块已有17家企业入园,投产企业仅有6家,且部分入园企业还没开工,进展缓慢;王金洋复合产业区入园企业4家,开工、投产均没有到达预期效果。且部分竹木加工零星企业散布于各个乡镇,企业分布散乱,致使基础设施共享性差,污染治理难度和管理难度加大。

(四)生产要素制约加大

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以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环境功能区划(2015修编)》要求,绝大多数地域属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及禁止开发区,工业发展空间面临很大的生态环境制约。而景宁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环保投入和治污能力,环境管理长期采取末端控制方式,使得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工业发展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压力,企业转型的压力也逐步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需求更加明显。

三、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转型是主要着力点。景宁坐拥生态和民族两大金名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业发展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主要机遇

1、发展理念转变,“绿色”成为主旋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进一步成为发展的趋势。景宁立足实际,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路径,着力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畲医畲药等绿色生态工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持续简政放权,推进自身改革,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推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增长动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这为景宁中小企业发展释放了更大的空间。

3、面临接轨“长三角”、“海西区”经济发展机遇。丽水高铁时代的到来、云景高速的开通,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国家大力扶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丽水成为浙江仅有的三个合作城市之一。丽水突破交通瓶颈,接轨长三角和海西区两大经济区,成为了连接的枢纽,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也将日益显现。既可以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接受“长三角”的辐射,为景宁发展绿色食品、畲医畲药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又在浙江对接海西经济区中享有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

(二)面临挑战

1、面对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明显差距。目前全省正加速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工业化,而景宁县工业发展程度仍处于低层,与工业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存在数量和质量的差距,更存在着不同发展阶段的差距。同时,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国际化,市场法则日趋规范,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

2、面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随着生态文明的推进,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挑战。现今县域内可供开发土地匮乏,可供工业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不足,加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制度,县域内外招商引资困难加大。

3、面对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矛盾。景宁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要严格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清单制度,工业发展面临越来越高的环境门槛。作为欠发达地区,虽然取消了对GDP的考核,但仍有一些与GDP密切相关的目标需要考核,鉴于发展需求,又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化,因此加剧了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环境之间的压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省委“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按照市委“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赶超”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两山”样板、争当“双区”示范,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工业,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景宁工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培育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抓好专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加快完善创业创新政策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创造各类创业创新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更好地推进产业革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质与量的提升,努力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在加快景宁工业化进程中,既要有量的增长,也要有质的提升,努力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协调统一。统筹县内和丽景民族工业园的协调发展,按照“内优外拓、内外并重、错位发展、做大总量”的工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飞地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县域内产业向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注重效益提升,加大对资源的集约型利用,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培育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精深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南承北接,谋划合作共赢新格局。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机,实施更加主动的区域合作战略,进一步融入长江三角和海西区,改善景宁在浙闽边界开放合作环境,积极参与金衢丽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产业协作分工体系,不断扩大与发达地区的产业融合,持续深入实施借力发展,不断开拓招商引资新领域。

——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以加快信息手段运用(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县内突破15亿元,丽景民族工业园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20%。

——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主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市内中等水平,到2020年,R&D占GDP比重达2.5%。

——品牌培育:到2020年,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浙江名牌产品2个,品牌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超过10%。

——节能降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景宁县“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                

1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7.39                

13                

12%                

预期性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2                

10.5                

20%                

预期性                

3                

工业投资                

亿元                

【27.6】①                

【37】                

6%                

预期性                

4                

工业用地供地面积(含盘活用地)                

亩                

【1884】                

【2500】                

500                

预期性                

结构优化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32.4                

5②                

/                

导向性                

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16                

20                

/                

导向性                

7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10.7                

14                

/                

导向性                

8                

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46.5                

70③                

/                

导向性                

9                

亿元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20.6                

30                

/                

导向性                

10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                

%                

35.2                

40                

/                

导向性                

质量效益                

11                

规上工业增加值率                

%                

29.6                

29.6                

/                

导向性                

12                

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2.5                

30                

/                

导向性                

13                

R&D经费占GDP比重                

%                

0.1                

2.5                

/                

预期性                

14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12.8                

15                

/                

预期性                

15                

信息化指数                

——                

0.636                

≥0.7                

逐年提高                

导向性                

绿色发展                

16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                

0.29                

完成市下达指标                

/                

约束性                

17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                

26                

完成市下达指标                

/                

导向性                

18                

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                

——                

④                

完成市下达指标                

/                

约束性                

注:1、【】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统计口径从2016年起重新调整,实际比重下降。3、“十三五”开展园区整合,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将大幅提高。4、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之和。                

第三章  产业发展重点

一、县内产业发展重点

1、水电业。秉承“以电兴县”的发展战略,将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水电产业股份制企业、实现集团化经营的新路子,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力争到2020年水电产业产值达到7亿元。

2、绿色食品加工业。继续壮大食品加工产业,采用生物技术、真空干燥技术、新型包装技术,及开发脱水保鲜蔬菜等“超市食品”,提高食品最终制成品的比重;以食用菌和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发展保健食品、速冻食品、新鲜天然食品、方便即食食品;开发酒类、饮料、休闲食品。利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景宁电商产业园等平台作用,将景宁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农特产品、水干果、山野菜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打响“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的产业品牌,走具有畲乡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发展道路,到2020年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

3、竹木制品加工业。重点做好竹木制品深加工文章,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精深加工。木制品行业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逐步向竹制品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玩具系列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抓紧培育和引进竹制品龙头企业,加快竹制品产业发展,开发竹制系列产品,发展竹制品工艺品,到2020年产值达到4亿元。

4、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产值达到5亿元。

5、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及健身器械产业,培育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景宁拥有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且畲医畲药发展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未来景宁的生物制药产业重点培育中药制药产业和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产业(包括中药材、中成药、中药原料药及中药提取物)。积极扶持高成长企业,鼓励高成长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增强研发能力,促进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逐步建立健康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打造生命健康龙头骨干企业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产值1亿元。

二、丽景民族工业园产业发展重点

1、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依托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传统产业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加快推动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环保设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设备与产品,使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到2020年,该产业产值达9亿元。

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各类新能源、新材料,打造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富有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结合现有产业,着力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优化产品结构,为下游企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支撑。到2020年,该产业产值达8亿元。

3、食品饮料产业。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国内饮料行业龙头的带动效应,重点发展营养、保健、休闲类食品饮料,大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打造丽水重要的食品饮料产业基地、民族地区领先的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力争2020年实现饮料产业产值3亿元。

第四章  工业发展战略部署

按照《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个新区”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一区一园多块”生态产业发展布局,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空间平台布局

(一)丽景民族工业园

即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开发试验区、中国少数民族工业城、金衢丽产业带新兴特色产业基地桥头堡、景宁新型工业主战场、景宁新增税源主渠道。园区内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力争“十三五”时期园区完成产值20亿元。

(二)澄照农民创业园

即畲乡生态创业小镇。园区内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业、电机电工、民族服饰、畲族工艺品产业,努力打造成一座集现代产业、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于一体,能集聚2-3万人口的现代化副城区。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产值10亿元。

(三)城北110工业区块

即县内竹木加工业的集聚区,并建设部分标准厂房,用于来料加工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区重点发展竹木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来料加工业。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产值12亿元。

(四)王金洋复合产业园

即现代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力争“十三五”完成3亿元。

二、发展战略部署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

推进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快产业布局规划,推进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加快丽景民族工业园建设,推进园区道路、绿化景观等工程,发挥工业经济主阵地作用;加快王金垟复合产业区和城北110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入园企业服务与监管;继续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工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零地技术改造。同时,按照《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谋划景宁县生态工业总体布局,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对部分工业园区作出产业布局调整,推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凸显集聚效应。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经济总量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定位,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机制,用好招商引资优惠的民族政策,依托丽景园和澄照农民创业园主平台,加快建立招商项目库,探索试点PPP、产业基金、股权投资、众筹等投资合作模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继续实施全年攻坚和每月工作例会等制度,优化投资机制,深入实施模拟审批、审批代办等措施,继续当好“店小二”,合心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扩大经济总量。

(三)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制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路线图,全面落实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工作,注重产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注重培养行业主导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品牌,智能化发展我县竹木制品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业,高端化发展金属制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通过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要素差别化管理,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类的产业,积极促进企业内环保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利用率。

(四)强化工业有效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强生态工业发展导向和重点投资方向的引导。完善投资项目准入机制,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好工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和联审制。坚持招大、选强、引优的工作方针,注重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产业关联度的好项目,把土地供给政策与生产力布局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优先向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高的重点企业供地,优先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供地。坚持“亩产论英雄”,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企业通过拆建、改扩建、加层改造、利用地下空间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利用效率和容积率。

(五)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等手段,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构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外源技术的内源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对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试制计划的产品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给予奖励。力争培育出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创新型企业,形成区域竞争力。

(六)实施两化融合,推动智能发展

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协调平台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重点推进竹木制品、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在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环节,深化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重点培育“两化融合”的示范企业和示范行业,推广山山商城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发展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县域内行业的信息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信息产业园。

(七)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实现绿色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广运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和提高资源化程度。对新上的项目,严把环保关,对环评通不过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示制度,同时加快实施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对“能评”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力度,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全面推广企业清洁生产,推动从过度消耗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向源头削减资源和全过程预防污染转变,力求在产品设计、原料选取、加工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的各个环节,节约使用能源和资源,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最高。

(八)引进培育产业龙头,做精做专中小企业

明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景宁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结合景宁产业发展特点,鼓励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专注于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引导企业加大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力度,在细分市场中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优势企业;以技术支持、财政补助等形式扶持已初具规模,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工业经济专题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实行工业发展目标责任制,根据部门和地方责任分工,强化各级各部门推进工业发展工作的任务目标与责任。

二、资金保障

提高工业发展基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工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补助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建设、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引进等项目。对列入国家或省重点工业扶持项目,如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计划等,县财政将按相应规定给予倾斜。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共建互利互惠机制。积极关注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行业、骨干企业的资金问题,防止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出现。

三、土地保障

必须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小散”块状行业企业,开发城镇低效用地,严格规划工业用地,不得任意更改用途,建立亩产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园区企业退出机制,严格实行土地挂牌出让制度,对工业项目开工竣工、投产达产、亩均投资、亩均税收、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管理,鼓励工业企业盘活利用地下地上空间,支持企业增资扩容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人才保障

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新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重点可探索设立在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专项政策。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各种先进柔性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以绩效和市场为主导、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入股等多种分配和激励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同时,依托大专院校、技能人才培训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建立多层次的主导产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主导产业适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鼓励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库,为培养和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提供平台,并支持企业开展职工职业素质培训。

五、服务保障

要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县、市领导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对困难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要组成专门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如招工难、融资难等各类问题。并建立跟踪服务和督办制度,对涉及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跟踪服务,对议定的重要事项,实行限时督办,确保问题的及时解决和工作的有效落实。


[1]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