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畲乡加速度 让人社更有温度——景宁县人力社保局“最多跑一次”改革纪实

2018-08-14 17:43 信息来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18年是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之年, 景宁县人力社保局坚持一号工程,以第一视角、第一态度、第一理念,集成化推进“一窗受理”,便捷化推进“智慧人社”,特色化推进“体验升级”,人性化推进“服务零距离”,在不断探索中呈现着新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风景”。

一、以“大掌柜”的视角,打造“标准化”的经办窗口。

一是科学合理的区块设置。将原来的社保卡中心、医保报销中心及社保大厅整合为一个办事大厅,设有经办服务区、接待区、等候休息区、咨询室等六大区块以及20个窗口(含地税、6大银行)。二是提供舒适便利的一窗服务。全面推进“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集中服务模式,整合原专项业务窗口为10个综合服务窗口,实行“无差别受理”,窗口一次性收受业务,对办件快速准确分类,跟踪业务流转及内部审核全流程,有效解决一个窗口排长队,其他窗口闲置和重复排队问题。三是提供安全快捷的信息化服务。为提高系统性能与服务效率,在全市人力社保系统率先启用景宁人社“云桌面”,标志着我局正式进入“虚拟桌面”办公时代。专门配备叫号机实现智能排队叫号,同时在LED大屏不间断播放人社掌上服务操作指南及温馨提示,让群众多渠道获取操作信息。

二、以“店小二”的态度,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一是提供贴心服务,推行“局长坐班”。在窗口设立局长坐班台,公布监督电话,由局班子成员轮流定期坐班,畅通直接“听民声、解民忧”的渠道,持续解决共性难题。二是拉近亲情距离,推行“干部值守”。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轮流担任群众办事的引导员和咨询员,打破科室间的技能壁垒,在群众答疑解惑上做到专业前置,让各个科室的专业知识相互传播和渗透,激发业务科室骨干对人社综合业务技能学习的热情。三是打破时间界限,推行“延时服务”。坚持每天早上提早15分钟上班,完成内务整理及业务单据准备,设备启动等事项。4月起每日的午间时段,保留2名窗口办事人员和1名引导人员在大厅值班,让群众不再 “赶时间”,体验到“只要你来,我们都在”的幸福感,该服务机制推行两个月以来,午间接待群众400余人次,办理200多笔业务。四是增强沟通协调,推行“预约服务”。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情况,针对服务对象因故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前来办理而又急需申办的事项,通过电话预约,群众即可享受上门或前台服务。

三、以“家人式”的理念,打造“舒适化”的办事环境。全力推进“家人社”品牌建设,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把“家人式”服务理念内公于心,外化于行,延伸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让群众享受家氛围,体验家环境。

一是开通“特殊人群”绿色通道。除了配备老花镜、便民药箱等设施外,专门设置畲语、退役军人、老年人优待窗口,选配业务精和爱心浓的人员,对这类特殊人群进行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二是“健康小屋”率先上岗。积极争取公益便民项目进大厅,率先在人社大厅内建立 “健康小屋”,配备“智慧血压”仪,市民可自助测量血压,并可保存上传到上海血压中心建档并分析,受到大量办事群众的好评。三是建立 “24小时自助书屋”。该书屋既实现了1000多册的纸质图书自助借阅,配备电子图书借阅机,有3000余种电子图书可实现手机扫码阅读,打通“书”与“人”的最后一公里,让办事群众体验到无处不在的人社温度。(县人力社保局   刘敏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