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24597209498X/2007-001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07-01-17
发布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 有效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010-08-13 10:16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十一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科技工作,对深入实施县委“一三四八”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实现“三个翻番”,全力推进“三大建设”,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和市、县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发挥科学技术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撑,特制订本《规划》。

一、科技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支撑经济竞争力的科学技术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利用这一时机,结合本国国情,调整科技政策,加速科技发展,以期提高经济竞争力,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和各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看,党中央根据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立足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科学技术自身特点,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需求,提出了科技工作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2年我省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后一个时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把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省委、省政府确立了2020年浙江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加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战略,而且提出要把欠发达地区作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浙江省区域科技能力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县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落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无论是在跨入总体小康阶段和现代化程度上都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科技落后已成为制约景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景宁要振兴,科技要先行”。

在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相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效率。对于我县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科技进步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为没有前者超常规的提高,我县将在其它地区发展较快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和前提,若没有经济和社会因素提供支持和保障,科技进步成了无源之水,会逐渐走向枯竭,就更谈不上发展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县经济欠发达与科技整体实力较弱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把科技作为优先发展的工程(简称:优先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优先工程”:即首先是工作地位上要“优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摆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科技引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其次是科技投入上要“优先”。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而科技投入是原始性投入、基础性投入,同时也是风险性的投入,当地财政要按照规定要求,优先安排科技经费和三项经费,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各企业主体要优先提足技术开发经费用于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三是各种舆论宣传要“优先”。不断提高全社会科技素养,形成全社会人人学科技、想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使科技成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二、现实基础与条件分析

(一)“十五”科技主要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全县科技系统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负重拼搏,科技工作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要体现在:

1.科技创新氛围不断浓厚。一是领导重视。坚持科技创新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每个乡镇都建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将科技工作列入了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出台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决定》、《关于认真实施科技兴县、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引进人才和加强人才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对进一步深入实施我县发展战略,加快我县科技进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2.科技投入增幅较大。“十五”期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2755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90万元。五年累计争取到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项目50项,国家、省科技经费达410万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5倍和27倍,初步扭转了我县因财政困难导致科技投入不足的现状,体现了我县科技工作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3.整合科技要素资源取得较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实施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以 “四外两基地”(即科研在外、人才在外、实验在外、市场在外,景宁成为孵化基地和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1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科技合作关系,仅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合作开发的新药项目就达14项。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县24个乡镇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全县科技特派员按5大行业进行整合,增强了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了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使科技特派员成为一支既分片定点,又具有整体优势的科技研究示范推广队伍。 

4.科技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一是加强了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在“十五”期间建立了景宁科技信息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景宁分市场、中国星火计划景宁农村信息网三个科技信息网站。发布科技动态信息800多条,政务指南信息60多条,建立科技项目库、技术难题库、视频数据资源库,收集上网企业80家,上网技术难题26条,正式签约数14项,合同成交额431万元。二是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完成农村远程教育视频中心系统建设和库区外19个乡镇的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点的硬件建设,累计组织举办了68期远程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达到6000人次以上。三是建立了地震监测台,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四是开展“星火30分百部科教片进百村”活动,受训农民达50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 

5.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我县共有25个国家、省级项目和7个县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评审,分别占立项数的50%和81%,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专利申请51件,授权25件,发表科技论文58篇。以上科技成果的形成和推广,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突破了景宁白茶、竹节人参快繁关键技术;培育了高山花卉、袋栽黑木耳产业;建立了英川蜜梨、东坑方竹等一批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景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集高山花卉、蔬菜、珍稀食用菇、珍稀中药材、竹笋两用林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引进转化了厚朴良种繁育、液体生态地膜、浙薯13号等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以科技特派员项目为载体推进了若干乡镇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了农副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建设,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高新技术产品零突破,为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二)科技优劣势条件分析

1.科技发展较迅速,但综合实力仍然薄弱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了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紧迫感,科技发展出现了较好的势头。但由于基础差、要素缺、动力不足,我县科技水平依然落后,科技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短板,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2.科技管理力度加强,但体系网络不够健全

通过几轮的政府体制改革,作为管理科技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保留下来,还增加了人员编制,增强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力度,但从目前的科技体系来分析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科技力量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具体来说,科技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与要解决的科技问题不相适应,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薄弱。二是科技体系较为封闭。我县科技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开放度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与国内其他省、市、县合作互补的联系网络较少。三是科技信息资源匮乏,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不够,在技术引进中盲目性较大,缺乏针对性的选择。四是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五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载体不够全。

3.宣传氛围逐步形成,但科技意识仍然淡薄

科技意识是加快科技进步的前提。科技发展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全社会科技意识淡薄。虽然近年来通过科技创先、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和科学技术普及与宣传,全社会科技意识有一定提高,学科学、干科技、用技术的氛围初步形成。但是,公众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全省水平,科技意识仍然淡薄,科技进步氛围也不够浓厚。企业科技进步积极性不高,开发与保护知识产权不够重视。

4.科技投入增长较快,但经费总量严重不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纵向相比不论是总量还是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基数低、总量少,经费总量严重不足。

5.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十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重视推进职业教育,切实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但没有改变人才底子薄、结构不合理状况,特别是生产第一线人才短缺,高、中级人才明显偏少。 

6.科技水平起点较低,高新产业培育发展缓慢

由于自身的科技、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条件较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而且发展缓慢,目前还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且在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生长点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不仅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且也难以实现其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科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一三四八”战略部署,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紧密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科技发展路子,着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服务,为我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我县科技发展应遵循如下五项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专有技术的研发,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和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适用技术、生产工艺、新型材料以及新技术装备等,促进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延伸、拉长我县主导产业链,使农副产品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品高新化。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加强原始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又要加强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更要注重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走开放型科技发展道路,广泛开展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组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和转化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水平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努力培育和繁荣网上技术市场,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进步机制和环境。加快科技计划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等方面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各项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坚持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密集度,充分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各种不同方式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我县成为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地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沃土。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树立崇尚科学、应用科学的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三)主要目标

——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我县科技进步在全市处中等水平,到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8%以上,使科学技术成为与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突破,高新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宽。力争到2010年,培育1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大提升,区域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农业总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优势产品实现从低品质向高品质、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科技投入逐步增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十一五”期末,全社会科技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县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5%,其中科技三项经费不少于50%。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逐年递增,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科技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科技创新氛围和环境更加优化,科技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至“十一五”期末,全县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培育县级以上农村科技示范户200户,并拥有一批高水准的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与创新型企业家。

(四)战略重点

1.农业科技领域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和基本目标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提供相应的科技支撑,重点突出绿色科技、生态科技两大主题,加速农业科技现代化进程,围绕高、中、低三个类型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研究、推广九大先进实用技术。

(1)研究、推广茶叶产业新技术。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引进、推广、转化和应用茶叶领域先进科技成果,大力推广惠明茶的优良品种;推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和清洁化加工技术;推进茶农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科技水平。

(2)研究、推广竹木产业新技术。完善推广原有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加强竹木和竹笋加工技术研究,继续抓好方竹、华丝竹等特色小径竹开发利用与示范推广工作。

(3)研究、推广先进中药材技术。建立景宁中药材研发中心,加强对厚朴、杜仲、栀子、元胡等大宗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的研制,进一步加强畲药的基础研发。

(4)开发、推广水干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水干果产业,引进优势特色新品种,加强水干果贮藏加工利用研究。

(5)研究、推广食用菌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香菇、黑木耳两大食用菌加工技术,加强食用菌领域绿色、生态、节约型生产技术研究。

(6)推广花卉的栽培技术。建立高山花卉“省级星火技术服务中心”,重点研究与开发香水百合等高山反季节花卉新技术。

(7)推广粮油蔬菜产业新技术。重点研究与开发粮油及高山反季节蔬菜新技术。

(8)研究、推广水产业新技术。发挥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和滩坑电站的水库资源优势,加强水库水产业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9)推广畜产业新技术。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建立猪、牛、羊等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和特色优势。

2.工业科技领域

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分挖掘、发挥传统工业的比较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传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工业经济效益的目标,重点在以下行业中进行科技提升。

(1)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技术。加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形成和逐步完善以农业企业为主体,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提升中药材加工业技术。以药业龙头企业为研发主体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的研制,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加工业技术。

(3)提升竹木加工业技术和阀门等机械制造业技术。对初具规模的阀门、竹木加工等块状工业经济,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块状工业经济存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进行联合攻关,提升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3.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

(1)人口与健康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全面渗透工作。着眼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医药卫生、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公共安全

加强气象、地震等预测水平,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建立、完善覆盖全县的水情雨情、地震预警检测系统和指挥决策系统。建立和健全抗震防灾管理制度,研究推广抗震防灾技术和知识,贯彻以震前预防为主的方针。研究开发、引进住宅智能化系统,为商贸、机关办公大楼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提供各种设计方案。研究居民住宅小区建筑管理技术,努力提高小区品位。

(3)生态环境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启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等八大工程,做到发展产业与优化生态相结合,依托科学规划,推进生态经济的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追求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解决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水资源重复利用技术、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推广工业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扶持发展污染少、能耗小、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粉尘、废气、噪声等污染的技术处理研究,促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

研究推广农村生态环境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猪—沼—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构建农产品安全隐患源头控制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与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重点,加强绿色与有机产品的生产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制、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研究,加强生物灾害预警和控制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开发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全面提升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的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

强化生态保护与示范建设。开展生态修复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抓好短轮伐期高效工业原料林关键技术研究和工业原料林科技示范园建设。继续开展外来速生树种引种驯化工作。

(4)现代服务业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拓第三产业新领域,逐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形成特色,提高第三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容纳率。在生态旅游经济、特色市场建设和社区服务等几大方面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寻求新突破。

4.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抓住通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移动化和全光化方向发展的契机,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的宽带区域网和宽带接入网,积极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大力发展新业务,使基础网络的建设适应全县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加强数据库建设,培育专业信息市场,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城市数字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信息科技人员,建设专业网站,寻求合作,提高科技服务中介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财政税收、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交通、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多层次的城市信息网络,为居民提供优良的城市信息服务。

四、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体系

1.多种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保证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政府设立的各类专项资金也要有相当比例用于支持科技进步。科普专项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人均科普经费达到省规定水平。积极利用财政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及其他组织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信贷对科技进步的支持作用。

2.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高新技术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含10%),并有盈利,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3.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落实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4.鼓励企业引进开发高新技术和产品。凡国家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凡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万元一次性奖励;凡市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经认定后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经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给予5000元一次性奖励。 

5.加快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研发机构建设。鼓励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块状特色行业创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发展民营科技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支持企业、行业与县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

6.加快高效能的农业科技进步体系建设。推广“技能型乡镇政府”、“科技下乡”和“百科联村”等经验,组织基层干部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干部的科技意识和服务本领。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业开发,或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租赁经营等方式直接参与农业开发。综合运用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各类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农技110,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等多方面力量,有效地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输送到生产第一线。

(二)改革创新,借力发展,多种形式推进技术进步

1.努力做好借力发展文章。通过多形式引进人才、联合开发、在县外设立研发中心等,进一步实施“四外两基地”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合作大平台。继续办好网上技术市场,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对引进技术和产学研合作的对接服务功能。强化政府导向作用,构建科技合作互动平台与机制,促进企业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实现产品、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

2.充分发挥本地科研机构的作用。创建面向产业服务的实验室和技术设计中心,建立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领办或参与创办科技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改进科技管理和科技成果评价以及奖励办法,探索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新方式,逐步完善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实行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制度,强化政府科技资金的导向作用。

(三)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

1.专利奖励:为了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对县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独立完成,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外观专利进行奖励。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并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每件资助3000元(省专利专项补助资金);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后每件追加资助3000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授权后,分别资助2000、1000元。

2.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奖励在本县科学技术活动及科技项目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单位。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项目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成果和软科学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两年评审1次,奖励科学技术成果项目不超过6项。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8000元、5000元、3000元。

3.科技进步贡献奖励:为鼓励在科学技术研究、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以及在科技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设立。科技进步贡献奖评选工作从2006年起每5年进行一次,每次当选名额不超过3名,由县政府给予获奖者一定奖励。

(四)营造浓厚科技氛围,强化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

1.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协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大力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形成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和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全面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强科技进步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宣传,广泛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业发展及引领农民致富的成功典型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先进事迹。认真组织科技(科普)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和深化活动内容。

2.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重点加强国家星火学校建设,组织开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转岗培训,增强广大劳动者就业致富能力。

3.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盘活和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人才柔性引进,引人与引智并举,建设一支适应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继续教育,努力改进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对在企业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企业用于人才开发的经费,可在税前列支,计入企业经营成本。

4.加强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支持申请专利和专利产品产业化。加大自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时查处违法侵权行为,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的费用予以资助,加强专利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五)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不断增强推进科技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把加快科技进步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进一步强化科教领导小组职能,研究解决科技工作的重大问题。加强科技职能部门力量,强化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积极主动推进科技进步。

2.完善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各乡镇、部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各乡镇、部门要把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列为政府任期和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